实战面试官系列:招聘面试的逻辑
知识库 > 招聘管理 > 招聘渠道 > 正文 878 2012-04-07 16:53:14

人-岗匹配,是招聘面试的理论逻辑。而最近这几年很流行的人-组织-岗位匹配则是对人-岗匹配的延伸。理论上来说,随着业务的发展,现有人员无法应对业务的发展的需要(工作流程重新设计,工作职责重新分工也无法应...

“人-岗匹配”,是招聘面试的理论逻辑。而最近这几年很流行的“人-组织-岗位匹配”则是对“人-岗匹配”的延伸。

 

理论上来说,随着业务的发展,现有人员无法应对业务的发展的需要(工作流程重新设计,工作职责重新分工也无法应对),于是就提出招聘需求。那么这些新增的业务就必须要通过新增加的岗位来完成。而岗位就需要有岗位主持人,也就是岗位职责的完成者。

 

既然采用的是人岗匹配的思路,那么必然衍生出来的必然是要了解岗位,了解人,然后进行两者之间的匹配。而人组织岗位匹配,则是在此基础上,多加了一条,还要了解组织,并实现三者之间的匹配度评估和预测。

岗位了解工具:岗位说明书

我们最终的目的,说白了就是让招来的人能够有效的完成该岗位上的职责和任务。所以,要找到合适的人的前提,自然是要了解让他来做什么。岗位说明书,其实就是这么一个东西,系统的阐述了岗位的职责,需要提交的东西,所需具备的任职资格、汇报关系等等。所以,对于招聘官、面试官,岗位说明书,是一个基础性的东西,不做了解,是不行的。

 

当然,并不是每家公司都对岗位做过细致的梳理的,就算是做过系统梳理的公司,随着业务的发展,并没有与时俱进的修订,所以往往落后于实际业务了,那么如何去了解岗位,就显得比较重要了。理论上的方法有关键事件法、工作日志法等,但是在实践中,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去操作,太过费时费力,很多的时候,找一下相关人员了解下典型的一天工作安排/关键事件等,基本上就能够判断了。当然了解了岗位的职责,很多的时候,只是能够推测出,做好这个岗位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或者说门槛。

 

而很多的岗位,比较基础,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强调不多,容易学习也容易上手。而且一些知名公司又往往只找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对于他们来说,学习能力完全不是问题。所以这一块的东西,偏重真不多。

但是这个人来了之后,能不能在这个岗位上做的出色,就是另一码事了。

 

能力了解工具: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是一个很时髦的概念,算是HR人员挂在嘴边的一个东西了。或通过对于在岗位上的成功人士的研究,得到高效履行岗位职责的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为招聘提供依据。

 

就好像,岗位说明书的了解(岗位职责的了解),使得我们了解到,有效执行岗位任务所需具备的哪一类的知识和经验等。胜任力,将我们的视线集中在人的一部分能力和素质上。岗位说明书和胜任力,他们的作用说白了就是缩小了我们目标锁定范围,不用再漫无目的的考察了。而这些知识、经验、能力和素质确实是能够预测并影响绩效的。

 

胜任力的研究,其实已经在做一个人和岗的匹配问题了。因为胜任力的来源不仅通过对于岗位的研究,也来自于对人的研究,而且还是高度契合的岗位上的人的研究。

 

很多知名企业招聘的都是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所以不强调专业和知识,而更多的强调这一块的东西,强调你将来是否能在岗位上干的出色和优秀。因为招聘代价比较高,同时又抱着培养的动机。

 

而胜任力模型,其实是分成很多系列的。专业系列、管理系列和核心胜任力(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这里边,如果参照的人岗匹配的思路,其实完全不用去考察核心胜任力上的表现的。而如果沿用人岗组织匹配的思路的话,那么就必须要考察核心胜任力了。很多知名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很强势的,新员工只有去适应它,才能有好的发展,因为这是他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公司也不希望新进人员去破坏他们业已证明行之有效的文化,所以会特别注重对于他们在核心胜任力上的表现,并作为进入的门槛。

当然,人岗匹配,那么就是专业系列胜任力上的考察了。

匹配工具:测评方法

对于人的考察,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苏东坡的那句话,言犹在耳,“人之难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们知道了要了解和评估的对象,那么评估的方法就是唯一的挑战了。

 

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七观,很有借鉴意义。最近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很让人启发。

 

但总之,有一点是很明确的,不同的能力和素质,确实有着不同的行为表现和情景场合。所以,最好还是针对不同的能力和素质采用不同的测评方法。当然,这就有一个性价比的问题了。理论上,采用评价中心,那自然很好,但是不仅耗时费力,也很破费。像玛氏,每年招20名左右的管培,是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本身对于他们的要求和定位就较高,人数又不多,加上它有钱,折腾就折腾吧,像华为,曾经进行过万人大招聘,怎么可能用这种方法呢。再说了前提也得有那么多的人让你筛选啊。要是要招10个人,来了11个,你怎么办?

 

不过,说是这么说,作为一个面试官,对于人才甄选的不同方法绝对是需要了解的。像最常用的那些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即兴演讲等等。首先要了解的是,那些能力用哪些方法最容易测评,第二就是你要知道,什么样的行为表现,代表着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第三就是面试官的理解、准确观察和记录。

 

当然这是一种方式,属于质优价高的方法了。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有那么多的企业能够这么做的。更多的企业采用的是另外一种方面。问答法面试,这算是处于性价比的权衡后的一种策略了。

 

这种方法,实施起来比较方便,但是难度并不小。一般采用行为面试或者情景面试的方法。所谓的行为面试就是通过对于过去行为的考察来预测未来的绩效。而情景面试则不同。当然,还是考察的对象还是该岗位所需具备的胜任力。只是上边采用是用一定的情景来引爆行为的展现,面试官进行观察来进行评估;行为面试则通过问答的形式,尤其是结合过去某件事件的处理中展现出来的行为,去推断该候选人在该项能力上的表现。所以,这种方法的难点在于,针对不同的胜任力,如何有效提问,就成为了关键。其他方面其实和上一种方法类似。

推荐阅读
推荐专家 更多>
  •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 创建市场导向的流程型研发组织》 《研发质量管理》 《研发人员的考核与激励》 《从样品走向量产》 《产品研发体系构建与模板详解》 流程管理与产品管理系列: 《流程体系规划与流程设计实战》 《产品战略规划与路标管理》 《市场驱动的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成功的产品经理》管理系列: 《从技术走向管理》 《研发人员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职业化:
    1.《职场高效工作技能训练》
    2.《办公室工作规范与技巧训练》
    3.《行政文秘综合技能提升训练》
    4.《职场礼仪与沟通技能提升训练》
    5.《时间管理与工作效能提升训练》
    6.《高效会议管理》
    7.《高效沟通训练》
    公文写作:
    8.《职场写作力提升训练》
    9.《金字塔思维与公文写作训练》
    10.《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训练
  •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推荐课程 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