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才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生产要素,任何一家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靠众多的精英人才,企业对于人才的争夺已经演化为一场看不见的战争。作为专业的人才资源服务商的网络招聘企业,为企业获得人才...
众所周知,人才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生产要素,任何一家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靠众多的精英人才,企业对于人才的争夺已经演化为一场看不见的战争。作为专业的人才资源服务商的网络招聘企业,为企业获得人才提供着全方位的服务,它们和传统的人才服务商比如中介机构、报纸媒体、招聘大会等相比都有着时间(随时查寻)和空间(强大的人才数据库)上的很大优势,但其目前盈利模式很是单一,无非是网络广告+会员年费+人事服务软件收入+人才服务收入等,这样的盈利模式大家大同小异,彼此竞争的核心就是价格和宣传力度,最终造成大家的盈利水平普遍不高。在这里,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网络招聘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问题。 首先一点,我要强调的是我们大家目前在从事的是一个服务经济的概念,什么是服务经济?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它目前有用户大约1500万人,每人每月话费平均大约200元(高端用户和低端用户拉平了计算),这样移动北京分公司一个月的收入约1500×200=300000(万元)=30亿,它每月收入这30个亿,减掉设备维护费用以及员工工资、设备折旧等费用,剩下的都是利润,而且利润巨大,更为重要的是,它每个月都会收入30个亿,而且月月都会有,这就是服务经济的一个典型例子,比其他行业好很多倍,大家都认为房地产行业是暴利,其实它不行,为什么?因为假如一个开发商完成了一个项目后,盈利大约3个亿,但它下一个项目在哪里,谁也不知道,它只好去寻找,我把它称为打猎经济,暴饮暴食,而服务经济则好很多,月月都会有稳定的进帐,我们大家目前从事的其实就是服务经济,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很高的盈利水平呢?那是因为我们的盈利模式有问题,我们没有掌握服务经济的精髓,服务经济的精髓是什么?我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数量巨大,有很大量的用户群体;二、小经济单元,每一个用户支付的单位服务费用都很小,小到用户可以忽略的程度,这两点就是服务经济的精髓。作为网络招聘企业如何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真正做好服务经济呢?我认为,一定要从传统人才业务的需求分析入手,运用服务经济的理论精髓,做到稳定巨大的盈利。下面我介绍我们中国蓝页人才网在这方面创新的两个新盈利模式,一个是“中国蓝页招聘直通车”,一个是“人才服务虚拟运营”。 “蓝页招聘直通车”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小的人才服务经济模式,我们先了解一下,传统方式下人事经理如何来进行招聘的,他们通常都是在企业有招聘需求时,到各个人才网站的数据库里去找合适的人(当然,也有通过报纸广告形式的,但那样效果往往不好,这里不多说),比如要招10个程序员,他们往往要在数据库找到100个左右适合条件的人选,并把这些人的资料收藏到本地,然后会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通知他们来初试,打电话时,要和每一个人的沟通大约8-10分钟,问求职者简单的情况,求职者也会问他企业的情况和职位的情况,其实他打第一个电话和第一百个电话中沟通的内容70%是一样的,人事经理说的口干舌燥,说到30个以后就没有激情了,重复罗嗦,而且实际情况是,这一百个人接到电话时,很多人在上班或正在忙其他事,说话很不方便,最后答应来面试可能只有50个人,另外50个人并不对这个职位感兴趣,而初试那天实际来的能有35个人就谢天谢地了,又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说好了但没有来,初试面试率很低,这是一个典型的人事经理事倍功半的情况,而且目前现实就是这样,我们中国蓝页针对这一现状,创造性地推出了“蓝页招聘直通车”,具体就是,当企业有需求时,人事经理到我们的人才数据库中寻找合适的人选,比如,还是要招10个程序员,他可以找到300个左右适合的人收藏起来,但是不用给他们一个个打电话,而是通过我们的系统点击一下“招聘直通车”既可,系统会自动的做三个动作,第一步,系统会给求职者发一封电子邮件,把这家企业的情况介绍和职位信息发给求职者;第二步,系统会给求职者发一个蓝页系统的站内短信,告诉他这家企业的情况和职位情况,第一、二步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及时性不够,邮件大家可能两天看一次,蓝页网站,他可能10登录一次,所以系统还要做第三步,给求职者的手机上发一条短信,告诉他有某某企业在招什么职位的人,已看过他的简历认为他比较合适,并且系统已将这家企业的情况和职位情况发到了他的邮箱和站内短信中,请他去查阅,看后如果他感兴趣,请他主动和企业联系。这样,就会有300个人收到“蓝页招聘直通车”的信息,其中大约有240个人会去看邮件,有120个人感兴趣会主动打电话给人事经理,人事经理不需要给他过多解释,通知他来初试就可以了,我们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这样的面试初试成功率达到99%,大大提高了人事经理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人事经理的劳动强度,典型的事半功倍。现在大家要问,我们如何盈利?其实很简单,我们每一条“蓝页招聘直通车”收费0.35元,300条收费100元,而企业是否多花钱了,没有,为什么?因为人事经理不用主动打电话给求职者了,市话费节约了,按传统方法,电话通知每个人8-10分钟计算,1个电话大约2元,100个电话要200元,现在企业只付出了100元,企业的成本反而降低了,这就是“招聘直通车”,不要小看这每条0.35元,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有10万的企业用户,每月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用“招聘直通车”,发300条,这样我们一个月的收入有多少,10×1/3×300×0.35=330万元,而且是月月都有,我们中国蓝页目前已在陕西地区开始推广,很不错。 上面讲了“蓝页招聘直通车”,下面我要讲另一个新的盈利模式,“人才服务虚拟运营”,什么是“人才服务虚拟运营”?大家都知道我们把电信、移动、联通、网通称为运营商,未来的广电网络也可以称为运营商,它也是一个服务经济的模式。我们这里要说的是虚批运营,而且是人才服务虚拟运营,要运营必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网络、二是用户群、三是提供的服务内容,也称资源。如何虚拟运营,其实就是在以上三个条件不完全具备时,通过一种方法来使其“相当于”具备,从而实现运营,具体到我们人才服务如何“虚拟运营”,我们中国蓝页是这么做的,目前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难题,不仅学生压力大,学校压力也很大,这一现象,其实给我们带来了商机,我们深入分析,发现学生群体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手机用户群体,成为移动、联通、小灵通的争夺对象,他们三家对于这一群体的争夺,核心的一点就是价格,你推出一个“动感地带”,我推出一个“青春卡”,他又推出一个“什么什么”,核心就是价格竞争,往往是你死我活,而且用户群体很不稳定,我们中国蓝页针对这一现象,创造性地推出了“人才服务虚拟运营”,就是和当地的运营商合作,比如联通,它一次给我10万个号段,我来帮它发展用户,并保持用户的稳定,它将此号段中每个用户每月的话费和短信费按一定比例给我们,作为发展用户和稳定用户的费用,而我们对这10个号段中的学生群体不仅提供有竞争力的话费标准,而且提供我们的强项,也是他们最需要的----人才服务,比如“双元制”,即对于大三下半学期或大四上半学期的学生提供半天工作半天学习的机会,这对他们来说,可以解决毕业应聘时没有工作经验的难题,又可以给他们每月带来一笔工作报酬,他们求之不得,而我们对他的要求就是,必须加入我们这10万个手机号段中,这样我们通过人才服务就成功地做到了虚拟运营,我们来算一笔帐,10万个用户,每人每月话费大约50元,假如返点比例为10%,则我们收入为50×10%×10=50(万元),这只是在一个地区(比如西安,西安现有大专以上在校生50万人,我们按1/5计算),全国高校密度较大的地区还有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各个地方,都可以运用“人才服务虚拟运营”的方法。 |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