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的岗位设置管理分析
知识库 > 工作分析 > 正文 882 2012-04-04 14:34:00

 结合国内外高校岗位设置现状及国内高校正在启动新一轮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独立学院也应借此契机,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挖掘独立学院岗位设置管理的真正内涵,找出针对独立学院特点的岗位设置管理新路子。...

 结合国内外高校岗位设置现状及国内高校正在启动新一轮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独立学院也应借此契机,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挖掘独立学院岗位设置管理的真正内涵,找出针对独立学院特点的岗位设置管理新路子。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背景

  2007年5月,人事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岗位类别设置、岗位等级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岗位等级、岗位基本条件、岗位设置的审核、岗位聘用、组织实施等均提出了指导意见。该文件的适用范围虽然为教育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高等学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但作为由公立大学举办的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既可以参考又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为岗位设置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此之前很多国内高校也实行了岗位聘任,但大多还是形式上的按岗聘任,由于存在过于注重职称学历、管理干部双肩挑、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因素,未能实现真正的评聘分离,即能上不能下,按身份而不是按岗位管理,未达到岗位管理的真正目的。面对高等教育人才竞争日趋国际化,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都感到了由于人才核心竞争力的下降而产生的危机。

  在此背景下,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学校根据新的政策精神,启动了新一轮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独立学院也需要借此契机,找出符合独立学院实际的岗位设置管理新路子。

  二、岗位设置管理国内和国外现状

  (一 )国内高校岗位设置管理现状

  北京大学:04年就开始实施,09年仍采用当时的方案。其特点:

  1、坚持北京大学的学术标准,坚持学术水平第一的原则。按学校总的《聘任条件》,各院系根据各学科特点,进一步完善、细化聘任条件。

  2、坚持总量控制及结构比例控制原则。在学校下达的职务额度内,各院系结合本单位教师等专业技术队伍规划,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在考虑队伍长久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正高-副高-中级-初级的职务比例,合理设置专业及各专业方向的高级职务岗位,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同时为学科发展留有余地。

  3、坚持专业技术职务公开招聘制度,教师岗位(包括岗位职责、应聘条件等)要在学校校园网上公布,进行校内外公开招聘。

  4、坚持已经实施并行之有效的同行专家匿名评议办法。

  2007年5月人事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之后,教育部根据指导意见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人[2007]4号),教育部所属高校根据此办法开始了新一轮的岗位设置管理。

  动作较快的如华东理工大学07年底即按新办法组织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如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吉林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陆续出台了学校的岗位设置管理办法。部分省(部)属高校如西北工业大学、集美大学等也着手进行岗位设置管理,综合上述高校办法可以看出本轮岗位设置特点:

  1、科学设岗,宏观调控;

  2、优化结构,精干高效;

  3、按岗聘任,规范管理;

  4、分类指导,协调发展;

  (二)国外高校岗位设置管理现状

  相对国内高校,国外高校岗位管理更科学规范,利于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以美国高校的岗位设置及管理为例:

  1、人员构成及岗位设置情况

  美国高校人员构成情况(2005年)

                    数量 与人员总数之比 全职人员总数 学生与人员之比

        教学与研究型教师 1,290,426 38.20% 881,306 15:1

        教学与研究助手 317,141 9.4% 131,415 100.5:1

  专业人员 行政管理人员 196,324 5.8% 192,963 68.4:1

        其他 655,994 19.40% 607,240 21.7:1

        合计 2,459,885 72.80% 1,812,925 7.3:1

  非专业人员 919,202 27.20% 817,712 16.1:1

  总计 3,379,087 100% 2,630,636 5:1

  美国大学教师的岗位设置(四个层次)

  名称 任职条件 比例

  综合性大学 四年制大学 两年制社区大学

  讲师 至少要获得专业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 16.5% 16.5%

  助理教授 一定要有本专业的博士学位,要在教学和科研上有一定的经历并能显示有发展的潜力 22.2% 24.2%

  副教授 要有博士学位外,还需要在高等教育教研中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尤其是要在教学质量和科研上有显著的成果 22.4% 24.4%

  教授 教授除需要满足副教授的任职条件以外,还需要在教学和科研具备更高的素质 36.1% 32.1% 8%

  无职称者 2.8% 2.8%

  备注 在少数著名大学里,教授所占比例甚至达到50%以上

  助教通常由在学的研究生担任,一般不将助教作为教师的一个专业职称

  2、制度特色

  制度 规定要求 保证

  严格的公开招聘制度保证了高校教师的质量

  要成为高等学校教师,美国的要求很高,除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外,还要面对公开招聘,严格的审查和激烈的竞争,才能得到大学教师职位。 且在任教期间,学校每年对教师进行严格考核,从另一方面激励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晋升制度有利于高校教师人才流动 美国对正教授以下的教师在申请晋升职称和终身教职时,实行“非升即走”原则,即申请目标达不到就必须离开学校。这一原则有利于人才流动。 各类学校工资间的差别,也刺激人才流动。据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的统计,综合型大学41%的教授在一所大学工作,31%的教授在两所学校工作过,17%的教授在三所大学工作过,10%的教授在三所以上大学工作过。人才流动促进了学术交流,有利于学校和国家科学教育的发展;但过多流动也造成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不利于教学和科研。

推荐阅读
推荐专家 更多>
  •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 创建市场导向的流程型研发组织》 《研发质量管理》 《研发人员的考核与激励》 《从样品走向量产》 《产品研发体系构建与模板详解》 流程管理与产品管理系列: 《流程体系规划与流程设计实战》 《产品战略规划与路标管理》 《市场驱动的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成功的产品经理》管理系列: 《从技术走向管理》 《研发人员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职业化:
    1.《职场高效工作技能训练》
    2.《办公室工作规范与技巧训练》
    3.《行政文秘综合技能提升训练》
    4.《职场礼仪与沟通技能提升训练》
    5.《时间管理与工作效能提升训练》
    6.《高效会议管理》
    7.《高效沟通训练》
    公文写作:
    8.《职场写作力提升训练》
    9.《金字塔思维与公文写作训练》
    10.《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训练
  •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推荐课程 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