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管理胜任能力研究
知识库 > 员工关系 > 正文 888 2012-04-20 16:02:55

 摘要: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的独特问题。本文从加强干部自身调适的角度,提出基于胜任能力的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管理模式,通过发展基层干部应对各种压力情景的能力,化解外部压力...

 摘要: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的独特问题。本文从加强干部自身调适的角度,提出基于胜任能力的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管理模式,通过发展基层干部应对各种压力情景的能力,化解外部压力源的不利影响,提升基层干部的施政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基层干部 心理健康 胜任能力压力调适

  一、 导论

  基层干部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工作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各项政策的实施水平和实施效果。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对基层干部的工作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管理水平,尤其是工作压力应对能力成为各级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适当的压力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工作水平,而过高或过低的压力则不利于员工的身心发展(史茜等,2010)。因此,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则对压力进行管理,而非消除压力。

  工作压力问题是当前心理学和管理学研究中的热点。Demerouti和Bakker等(2000)提出的工作需求资源模型(JDR)对员工的心理压力管理有重要的影响。该模型将心理压力归因为工作需求和工作资源联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工作需求包括了生理、心理、组织和社会四个层面;工作资源则是在KarasekJDCS的工作控制和社会支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对应于工作需求生理、心理、组织和社会四个层面,具有如下三个特点的资源:可减少工作需求、以及工作需求给员工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损耗;可达到促进工作目标完成的功效;可激励员工的成长、学习和发展。JDR模型认为不同的工作资源能够缓解不同工作需求的压力效应,当两者不能匹配时员工的心理压力水平将会提高。具体而言,一方面,过高的工作需求将消耗员工的生理和心理资源,导致精力衰竭和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足够的工作资源能够减少工作需求,促进工作目标的完成,激励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实现较低的心理压力水平和较高的满意度。

  由此可知,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工作需求、工作控制或工作资源两方面联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基层干部的心理压力调适首要的工作是,确保基层干部拥有的工作资源和工作需求之间的匹配,尤其是基层干部应对压力的能力与工作环境的匹配。基于此,本文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胜任能力建模方法,抽取出基层干部心理压力应对的关键能力;最后,本文应用这一胜任能力模型,提出了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管理的可行政策。

  二、基层干部心理压力管理胜任能力建模

  根据JDR模型,个体感知的压力水平是工作需求和工作资源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为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了两个思路:调整工作分工,改变工作需求;提升应对能力,强化工作资源。从基层干部工作的现实来看,前者的可能性不大,而从提升压力应对能力角度进行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管理可行性较大。

  基于此,强化基层干部的压力应对能力成为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管理的核心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胜任能力则是选拔和培养优秀管理者的理论基础,并已在当前干部的选录和培训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胡月星,2007)。胜任能力或胜任能力模型,是指能将工作岗位上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的诸如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价值观、学识、认知和行为技能等所有潜在深层次个人特征结构。基层干部压力管理胜任能力是指能将基层干部中处理压力问题的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体特征系统,它可以是干部动机、个性品质、工作态度、价值观、管理知识、工作技能和领导艺术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的、感知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结构。

  具体到基层干部压力管理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上,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孙健敏,张晶,2010):首先,通过对基层干部心理压力水平和特征的测量,确定基层干部的心理压力水平。根据测量结果,从中选择出高压力水平和低压力水平的样本组,通过对这些样本组中的个体分别进行实地调查、行为事件访谈法、360度评价等方法识别出关键的胜任能力,从而形成基层干部压力管理胜任能力模型,并在此基层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行为事件访谈法对这一胜任能力模型进行验证。

  本文通过对两个样本组的访谈分析[①],发现如下基层干部压力管理胜任能力特征:

  (1)心理压力认知能力。对两组基层干部的访谈发现,他们之间在面临的压力源类型和压力水平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之所以产生不同的心理压力影响,基层干部对压力源的感知和解读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决定压力水平的并非是压力事件本身而是人对压力的认知和评价。同时,访谈过程中还发现,那些将压力源完全归因于外部因素影响或内部能力不足的干部,承受的压力水平要显著高于那些能够区别压力主观与客观影响的干部。此外,相对低压力水平的基层干部,往往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通过如换位思考、及时跳出等技巧控制和管理自身的负面情绪。

  (2)心理压力支持资源获取能力。基层干部在感知到心理压力后,自身能够调集的心理支持资源对于它们心理压力的调适有着重要的影响。访谈过程中发现,那些与家人、朋友、同事和领导保持充分交流的干部承受的压力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干部。同时,那些能够保持定期的业余爱好和体育活动的基层干部,其心理压力水平上也相对较低。此外,访谈还发现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其压力水平也相对较低。

  三、小结

  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的独特问题。基层的工作特点使得他们受到多种压力源的困扰,基层干部心理压力管理的原则不是逃避或消灭压力,而是要通过提升基层干部的压力应对能力,把压力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从而既把压力的损害降到最低,又能发挥压力的正面激励作用。本文整合人力资源管理中胜任能力建模方法,通过识别基层干部压力管理的关键能力,建构了基层干部压力管理胜任能力模型。各级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可以应用这一模型来引导基层干部的选拔、培训和发展,提升压力管理能力,改善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

  基金项目:2010年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参考文献

  1、Karasek, R. A. (1979)。 Job demands, job decision and mental strain: Implications for job redesign[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4, 285–308.

  2、Demerouti, E., Bakker, A. B., & Nachreiner, F. (2000)。 A model of burnout and life satistaction amongst nurse[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32, 454–464.

  3、史茜,舒晓兵,罗玉越,工作需求控制支持压力模型及实证研究评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第4期655-663

  4、霍团英,领导干部心理压力调查与调适对策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第3期,77-80

  5、王爱英,转型期领导干部心理失衡的成因分析及疏导对策[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4期,86-90

  6、胡月星,基层领导干部核心胜任特征的实证探索[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83-86

  7、孙健敏,张晶,基层党政领导干部胜任特征模型研究[J],领导科学,2010年6月中期,7-10

推荐阅读
往期活动 更多>
推荐专家 更多>
  •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 创建市场导向的流程型研发组织》 《研发质量管理》 《研发人员的考核与激励》 《从样品走向量产》 《产品研发体系构建与模板详解》 流程管理与产品管理系列: 《流程体系规划与流程设计实战》 《产品战略规划与路标管理》 《市场驱动的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成功的产品经理》管理系列: 《从技术走向管理》 《研发人员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职业化:
    1.《职场高效工作技能训练》
    2.《办公室工作规范与技巧训练》
    3.《行政文秘综合技能提升训练》
    4.《职场礼仪与沟通技能提升训练》
    5.《时间管理与工作效能提升训练》
    6.《高效会议管理》
    7.《高效沟通训练》
    公文写作:
    8.《职场写作力提升训练》
    9.《金字塔思维与公文写作训练》
    10.《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训练
  •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推荐课程 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