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新的人才服务体系
知识库 > 战略规划 > 正文 888 2012-04-02 12:29:51

人才,已经成为影响这个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词,从世界各国到全国各地,都在为人才的争夺而各出奇招。2010年6月,我国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人才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人才,已经成为影响这个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词,从世界各国到全国各地,都在为人才的争夺而各出奇招。2010年6月,我国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人才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全国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京津唐、珠三角等地,都相继出台了各自的人才战略,推出了一浪又一浪的人才优惠政策和服务策略,把人才的竞争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顺德的角度来看,城市的升级,产业的转型已经成为顺德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个绕不过的坎,但城市的升级和产业的转型,首先就是人的升级和转型。没有一支庞大的素质高观念新的开拓型人才队伍,一切的升级与转型都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这一轮的人才竞争中,顺德该如何出牌应对?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顺德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顺德目前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顺德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切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源于顺德过去对人才的重视。但是,随着顺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也累积了许多的人才问题。到今天,我们忽然发现:一是当初为顺德的发展打拼的人才,如今已大都不知去向了;二是推动顺德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又不知该去何处寻找。客观地说,如今顺德的人才工作,不但落后于长三角,而且也落后于顺德周边的城市。人才的问题,已经成为顺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顺德目前的人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的结构严重失衡。其表现为:一是中低端人才与高端人才的比例失衡,中低端人才多,而高端人才,尤其是领军型的高端人才奇缺。这一失衡,如不及时地予以纠正,会使顺德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失去它的高度和深度;二是经济类人才和社科类人才的比例失衡,经济类人才多,社科类人才奇缺。如果社科类人才持续地缺少,必将制约顺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宽度,尤其是制约顺德文化的发展,而文化发展的滞后,必将深度地影响顺德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三是引进的人才与本土的人才比例失衡,引进的人才多,本土培育的人才较少。对本土人培育的忽视,最终将会造成财富分配的不均衡,从而导致顺德社会结构的失衡,引发社会性的矛盾,最终影响顺德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2、人才的管理与服务不到位。一是人才政策的相对滞后。从这些年来的人才发展状况看,顺德对人才的政策可以说在很大的程度上落在了长三角和顺德周边城市的后面,没有出现任何超前性的政策引领现象;二是对人才政策的落实力度较小,虽然顺德也出台了一些人才的激励性政策,但真正得到落实的却不多,即使得到落实的其力度也不够,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人才政策实际上成了止渴的梅;三是人才服务的体系不完善。区人才领导小组实际上只是成了区人才管理部门单一的领导小组,人才管理和服务也成了人力资源部门单一的事情,其它的部门和镇街并没有有效地纳入到人才管理和服务的体系中,使人才的引进、培育和服务分裂成了三张皮。

3、社会对人才的认识不足。一是不少企业管理者的人才意识模糊。他们一方面强调企业需要人才,一方面却不愿意花力气去培育和珍惜人才,一些老板甚至认为企业不是培训班,对于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不予关注;二是政府对人才的服务力度较弱。政府的服务往往是被动或是滞后的,比如人才子女的上学问题,有关部门从来就没有主动地去与人才们进行过沟通,也没有主动地为他们安排好子女的就学问题,他们甚至连谁是人才都不清楚;有关部门在为创业者办理登记手续时,总是把一次性能够解决的问题分成七八回来解决,今天他们说要这样,明天他们又说要那样,让你跑到烦;有时,一些部门的办事人员的一句话就把人才们气得飞上了天。如此等等的现象,绝非个别现象;三是一些市民甚至是社区管理者,对外来人才的认识不足,也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杂音等等。

4、城市环境和配套实施的不足。一是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和工业区,许多生活、文化等实施的配套不足;二是即使是在一些热闹的市区,其良好的人文氛围也没有形成,给人的感觉顺德不像一个城市,甚至有顺口溜说:顺德是全国最好的农村,最差的城市。城市的人文环境和方便的生活实施,是影响人才居住的一个重要因素。

5、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弱。老的人才流失严重,新的人才又不愿意来顺德,这一现象非常严重。据一些猎头机构反映,在珠三角,顺德的猎头业务是最难做的,不是顺德的企业不想要人才,而是人才不想来顺德,人才们首选的地方是深圳、广州,其次是东莞、中山,不是万不得已,他们是不想来顺德的。

二、形成人才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人才问题的出现,绝非源于单一的某个原因,它是顺德社会中的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社会尊重人才的价值体系没有形成。虽然改革开放30多年了,但据我们了解,在顺德社会对人才的认识还没有真正上升到一个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首先,许多人还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的尊重的层面上,更让人忧虑的是,这种尊重还是一种有选择性的尊重,即能为我产生效益的就予以尊重,否则就高高挂起,并没有真正地去关心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其次,许多人还认为,是顺德的发展给了人才生存的空间,而不是人才为顺德创造了发展的空间,因而,对人才的态度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导致了大量人才的流失;三是对人才的投机性和掠夺性使用。一些企业管理者表面上用高薪将人才挖过来,但来了之后却附加了许多苛刻性条件,使劳资双方陷入一种不信任的状态;四是人才的生存保障缺失。年轻有为时倍加爱护,但到人老珠黄时却无人问津;五是重使用轻培养,不少用人单位不重视人才的继续教育等等,社会对人才正确的价值观的缺失,使人才们缺乏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

2、资源的投入严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才经费的投入不足。据我们了解,顺德全区一年的人才经费只有区区的1000万元,根本做不成什么大的事情;二是人才的政策不足。多年来,顺德的人才政策只有常规性的几个政策,比如博士后工作站的经费补贴政策,每个工作站每年仅20万元,最后也被取消了;三是人力资源的投入不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人才办,几乎没有配置专业人才,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也只有行政部的一个小分部等。资源投入的不足,严重地影响了顺德政府和企业人才工作的开展。

3、人才管理和服务体系的不完善。目前,顺德的人才管理与服务体系是一种单一直线性管理与服务的体系,即由区人才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主导,其他部门虽有人员参与,但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出实质性作用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人才的管理与服务是一种社会性的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绝非人才管理单一一个部门能做好的,它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与全社会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做好。这种单一的人才管理与服务的模式,为人才的管理与服务留下了许多的缺陷与误区。

4、工作的方法不新,措施不多。尽管顺德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人才工作的方法和措施的创新力度却不足,有一点“老三篇”的味道,招聘、评奖、常规性的服务,很少出现突破性的变革措施和方法。客观地说,近年来,顺德对人才工作的关注度逐渐在削弱,而长三角和顺德周边城市的人才工作的关注度却日渐加强,导致相互间的反差越来越大,从而使顺德的人才工作越落后于他人。

5、政策的力度不足。尽管顺德这些年来制定了一些零碎的人才政策,但这些政策的力度和广度,在很大的程度上还不足以引起人才们的重视与认同。还是在06、07年,长三角的许多地区就已经出台了许多大力度的人才政策,比如,江阴07年就给引进的人才给予每人100万元安家费的优惠政策,而顺德到现在还没有这样大力度的优惠政策出台。近年来,顺德周边的地区也纷纷出台了许多大力度的人才优惠政策,如南海、东莞、中山等等,客观地说,都已经走到了顺德的前面。

6、重政策的制定,轻政策的执行。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这些年来也制定了不少的人才政策,应该说,政府对人才政策的制定是非常重视的。但由于种种的原因,这些政策的落实却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参杂的一些人为的因素,使原本很好的政策变了味。久而久之,人才们对政策的怀疑程度日渐加深。此外,就是政策的多变性,也使人才们对政策的权威性失去了信赖,从而对顺德产生了一种渐行渐远的情感,失去了对顺德的依赖感,因此,无论什么地方对他们好一点,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离开顺德。而原本想来顺德创业与发展的人才们在他们的影响下,也对顺德敬而远之。这就是为什么在顺德工作了多年的企业高管和技术能手们大量远走长三角,而愿意来顺德发展的人才却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7、缺乏一种社会性的问责制度。许多好的人才政策为什么没有得到落实,或者说在落实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政策变味的现象,其关键的因素就是无论你做得好和坏,每一个人都不需要为此承担任何责任,这种责任感的缺失,对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不利的效果,也助长了某些人对人才不负责任的态度。人才犹如一颗树,它只在适应的环境和土壤里生长。在这种缺失责任感的人才环境中,人才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也是缺失的。

8、社会的配套服务不完善。比如子女就学、人才们的户口及生活实施、失业或养老的保障、人才们在社区的角色认同、城市化程度的滞后、创业空间的缩小等等,都成为人才们每天都要为之烦恼的事情,又如何能让他们在顺德安居乐业?

三、构建全新人才服务体系的一点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必须构建一个全新人才管理和服务的体系,以确保顺德人才战略的有效实施,促进顺德经济和社会的新发展。我们建议要大力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把人才战略上升到区域竞争的战略高度,有效构建全社会的人才价值体系。人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区域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高度和宽度,决定了一个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竞争力。只有形成了上下一致尊重人才的价值体系,顺德的人才战略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一是政府要将行政资源向人才战略倾斜,把人才工作放到政府工作的战略性位置上,强化人才工作的力度和广度,真正把人才工作做到位;二是要扎实构建顺德全社会尊重人才的价值体系,形成全社会爱才、重才、用才、育才的人才氛围,为人才的成长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三是要倾全区之力,全方位、多角度地关心人才的成长与发展,使顺德成为人才生活、创业与发展的首选地。

2、制定完善而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人才政策是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基本保证,如果我们的人才政策缺乏吸引力,或者力度不够的话,人才既吸引不过来,即使来了也难以留住。人才政策应该涵盖引才、育才、用才和创业、发展、保障及生活配套等方面,力度要加大,思维要创新,眼光要放远,力求既有吸引力,又符合顺德的实际要求。比如,给引进的领军型的高层次人才每人给予100万元安家和生活补贴费,给予博士学历毕业来顺德发展的人才给予过渡性住房或给予10万元的补贴,给予硕士不也来顺德的人才给予给予过渡性住房或5万元的补贴;给予带科技项目来顺德创业的创业者,可视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给予50—5000万元的扶持基金;给予来顺德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真正的市民待遇等等。

3、构建全区上下一体化的人才管理与服务体系。管理与服务,是人才工作的两大支柱,但要做好管理与服务,就必须有相应的管理与服务的机制。我们认为,要突破目前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独家管理与服务的模式,建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规划,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主动参与实施,并切实承担职责与发挥作用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人才的管理与服务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要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我们建议,一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政府各职能部门、各镇街、社会各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业都参与的区人才管理与服务机构,该机构的行政级别应高于一般的局级机构,并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机构领导。比如成立一个由区委书记或区长为组长、政府各职能部门、各镇街常务副职为组员、由有代表性的部分社会中介机构和企业老板参与的人才管理与服务小组,统筹与协调全区人才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二是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成立一个二级局,专门负责具体事务的工作执行。

4、实施人才问责制度。机制再好,政策再优,责任不明确,或者没有明确的责任对象,也是做不好的。必须建立一种职责明确,赏罚分明的人才工作问责机制。问责对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分管领导;二是社会各服务机构及市民。问责方式是:政府考核、人才投诉、民意调查等。凡政府考核不合格者、被人才投诉者、民意调查不满意者,一律追究其相应的责任,无论是政府职能部门,还是分管领导,或者是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甚或是一般市民,一律都要实行问责。只有责任明确了,我们的人才政策和人才战略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们建议,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一个人才问责办公室,具体负责人才问责制度的实施工作。

5、加快顺德城市升级与转型的步伐。一个城市要具有人才的优势,靠的并不只是高楼大厦和优美的环境,人文的环境与文化的内涵更为重要。因此,在顺德的城市化进程中要强化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市民素质的提升。一个真正有活力的城市,是由许许多多高素质的市民组成的,城市的升级与转型,首要的问题就是市民素质的提升;二是要强化城市的文化内涵,构建具有包容和活力的价值体系;三是要突破顺德目前的拘泥于县级城市的区域观念,以全球化的视野为顺德城市进行新的定位等。

6、建立形式多样的服务平台。一是建立各种创业与发展平台,如创业基地、高新科技孵化园区、微型企业工业园、各种产业或科技的研究机构、社科类的各种研究院、所等等;二是扶持和培育各种社会性的培训机构,加强人才的培训工作,尤其是要充分发挥顺德现有的高校和高职等学校的作用,多层次的开展人才的培训工作;三是要为引才和留才提供各种方便的生活实施,如人才公寓、人才驿站等等;三是要充分发挥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顺德有近百家商会和协会,具有广泛的潜力和资源,发挥得好,可以在引才和留才,特别是在人才培育方面做出特别的贡献,尤其是要充分发挥顺德区人力资源协会在人才工作中的作用,该协会在人才工作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特长;四是要大力培育社会性的文化和娱乐机构,提供丰富健康的休闲和娱乐实施等等。

7、要做好人才的社会保障工作。一是建立创业保险基金,但人才们创业出现困难或创业失败时,要予以适度的支持,对于创业失败者要给在一定时间给予相应的生活保障;二是要为来顺德创业和发展的人才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如初来顺德时为他们提供廉租的住房,解决人才们家属的工作和子女的就学问题;三是要为他们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和平台等等。

8、切实解决人才的落户问题。人才不落户,就像无根的浮萍,其心是很难留住的,更不要说和本地人的融合。公安机关要特事特办,一是要多建立一些集体户口,以解决人才的落户问题;二是要加强集体户口的管理,集体户口管理有难度,可以委托或纳入社区管理职能等。

推荐阅读
推荐专家 更多>
  •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 创建市场导向的流程型研发组织》 《研发质量管理》 《研发人员的考核与激励》 《从样品走向量产》 《产品研发体系构建与模板详解》 流程管理与产品管理系列: 《流程体系规划与流程设计实战》 《产品战略规划与路标管理》 《市场驱动的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成功的产品经理》管理系列: 《从技术走向管理》 《研发人员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职业化:
    1.《职场高效工作技能训练》
    2.《办公室工作规范与技巧训练》
    3.《行政文秘综合技能提升训练》
    4.《职场礼仪与沟通技能提升训练》
    5.《时间管理与工作效能提升训练》
    6.《高效会议管理》
    7.《高效沟通训练》
    公文写作:
    8.《职场写作力提升训练》
    9.《金字塔思维与公文写作训练》
    10.《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训练
  •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推荐课程 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