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发展下的人力资源共享分析
知识库 > 战略规划 > 正文 876 2012-04-02 15:24:59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共享意义的分析,认为区域一体化发展中迫切需要人力资源共享。但目前区域中的人力资源存在着公共政策方面的不适应性,阻碍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共享。针对现状,本文从公共政策视角提出完...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共享意义的分析,认为区域一体化发展中迫切需要人力资源共享。但目前区域中的人力资源存在着公共政策方面的不适应性,阻碍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共享。针对现状,本文从公共政策视角提出完善区域中人力资源共享的相应对策研究。

  随着人力资源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一些学者认识到仅对个体的人力资源投资成本大,收益小,提出了人力资源需要共享。学界也认识到,人力资源共享对实现资源整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更能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一、区域一体化发展中人力资源共享的阻碍

  1.现有公共政策对人力资源共享的阻碍,区域间的人才流动不顺畅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公共政策在人力资源共享中的弊端显露无疑。主要表现为户籍政策制约着区域间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户籍政策制造了区域间人力资源封闭,妨碍着正常的人才流动,削弱了人力资源的整合性。目前国内一些地区开始实行居住证制度,树立“不求人才为我所有、更重人才为我所用”的理念,打破传统的国籍、户籍、身份、档案等人才引进中的刚性制约,对以柔性流动方式引进人才的具体方式以及享受的待遇等问题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以此逐步打破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建立人力资源共享渠道畅通、人才自由流动的柔性机制。但从理论上讲,要做到地区和城市之间的居住证通行还有一定的难度,不同的地区和城市在制定政策时所采用的具体指标不同,各地自身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不同,试图通过居住证的方式实现人力资源共享还不太现实。

  2.现有行政区体制阻碍人力资源共享

  现有行政区体制阻碍人力资源共享最为突出的是“行政区经济”现象。“行政区经济”对区域横向人力资源共享的阻碍最大,制约了区域间人力资源共享的协调发展。现有行政区体制引发了地方政府企业化、要素市场分割化、资源配置等级化以及邻域效应内部化等一系列问题。地方政府为了本辖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导向,不断展开激烈的资源争夺战,包括人力资源的争夺。地方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来争夺人才的竞争,是对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干扰,是政府职能的越位。区域经济中的人力资源积累和竞争力提高带有强烈的地方政府行为色彩,各地方政府只顾自身利益,而未从整个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使行政区划界线如同一堵“看不见的墙”,对人力资源横向共享产生刚性约束,跨区域人力资源配置严重受阻,造成人力资源重复投资,在使用上的低效率和人力浪费。

  3.政府在人力资源共享过程中服务缺失

  人力资源分别属于区域内的企业,企业都不愿意自己培养的人才使整个区域得到共享。即使有企业愿意投资,但目前能够担负起职业培训的大型企业相对较少,光凭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共享能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应当“有所作为”,自觉承担对区域人力资源共享进行管理。但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持人力资源共享。

  另外人力资源共享需要有一些公共用品或半公共用品的支撑,个人或企业不愿或根本无力进行类似的投资,如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基础教育投资等。在劳动力迁移中的人力资源形成问题上,有些支撑是个人无法实现的,需要政府支持。在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在公共服务方面起到主导性的作用,为人才集聚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发展以及人文环境。提供有效的工具来保障人力资源的保值增值,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实际上,目前政府部门对为区域一体化提供人才智力服务仍然缺乏有效的措施。从目前看,包括区域内私人企业人才信息服务、人才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中小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人才自由流动等在内一系列重要的环节,政府还未制定有力的制度和措施予以支持。

  4.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共享利益协调机制

  当前,影响人力资源共享的利益分配主要障碍在于:一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人力资源资源分布不平衡,人力资源拥有者在不能得到利益分配的情况下不愿意共享人力资源。二是区域中共享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能力差别较大,能力较弱的地方不能给予更多的利益回馈,导致人才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去。三是人力资源信息市场的不健全,不能有效配置人力资源共享的利益。四是政府在宏观环境层面对人力资源共享利益的配置不合理,客观上要求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共享机制。

  二、完善人力资源共享机制的公共政策取向

  1.打破现有人力资源共享公共政策壁垒,保障人才流动的市场化

  打破现有公共政策壁垒,优化人力资源共享环境。户籍改革应建立新的人口登记和管理制度,保障人口的有序流动,合理引导区域间人力资源的迁移和共享,取消应户籍不同而产生的人力资源歧视性政策。以适度的标准逐渐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建立人力资源共享专门的保障体系。以区域间人力资源共享需要出发,将共享的人力都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从根本上打破人力资源共享的制度壁垒。

  在就业政策上构建信任体系,包括区域内各博弈主体之间的政策兼容性,各主体之间的资格认证统一。比如从业资格证书要实现区域性一证通,一些执业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在城际之间相互承认,各地人力资源服务统一标识,统一标准,避免重复考证的麻烦,降低人力资源流动的成本,实现人力资源共享的目标。原先割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逐步协调一致,并共同调研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互相提供高校毕业生需求和资源信息,统一和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标准化体系。

  2.加强区域间政府的人力资源共享合作,开发区域政府间合作路径

  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地方政府间的人力资源共享合作,是各城市政府在叠加格局下,解决跨域公共管理问题、整合城市资源的必然要求,区域中地方政府间的人力资源共享合作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重要发展趋势。但是人力资源共享表现形态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源政策表现出来的,因此解决办法是通过对人力资源政策的区域对接、升格来消解区域人才不良竞争对于区域一体化的负面影响。

  政府从地方利益到区域利益的人力资源共享利益机制创新。现阶段,由于我国的区域发展还处在成长状态,在人力资源争夺上竞争大于合作是必须面对的现实,区域内各城市具有彼此独立的人力资源需求,没有合理的共享机制就会导致人力资源培养的区域内的浪费。构建区域内合理的人力资源培养计划,方能推进区域间人力资源共享的实质性发展。因此,区域内各地方政府需从区域全局发展的视野提供人力资源供给,通过均衡各方利益的制度安排来整合人力资源共享的利益机制,建立起人力资源分享机制和补偿机制。实现区域间人力资源共享政策的对接。构建共享政策的信任体系,包括区域内各博弈主体之间的政策兼容性,各主体之间的资格认证统一性,各主体之间的资源流通性等方面,尤其是区域引进的紧缺型人力资源,在城际之间应相互承认,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

  3.完善政府服务,创造良好的人才聚集环境

  人力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是通过一定的程序与方式在政府、用人单位和人才之间形成一个利益相连的有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利益相关者都有自己的行为特征和行为目标。区域一体化中要利用产业优惠、税收减免,鼓励企业参与地区经济中的人力资源共享;利用乡土文化,鼓励捐资、赠与参与人力资源共享等。健全区域人力资源共享市场。区域协调地方政府按照全面规划、重点部署,有步骤、有选择地完善“功能完善、机制健全、法规配套、指导及时、服务周到”的区域性人才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体系,使人力资源在区域中进行引进、交流、培训、选拔等。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地方人才市场,吸引各市的用人单位进场设摊,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共享交流。加强人力资源的自主择业、市场动态调节人力资源流动、政府促进人力资源共享,加速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政府在人力资源共享机制中引入社会管理模式,将用人单位间的人力资源共享和交流等职能交给或归还给社会,有社会经济组织或中介组织去承担。采用民营化、放松管制等途径将人力资源共享交给社会和市场。将人力培养和共享有政府部门的单位扩大到其他各类组织,构建一定人力资源共享市场的机制,开展公平竞争。允许多种模式实现人力资源共享。我国国土面积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因此,基本上各地区的人力资源培训和共享在运行模式上都未有单一的规定,在实践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特点,进行创新性运作。

  4.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明确人力资源共享的责、权、利

  建立起人力资源共享合同及规章制度。在我国集体主义意识较强的文化背景下,基于认同的共享不一定是为了某种明确的回报,而是为了响应集体规范、实现集体目标,或出于对公共政策支持的回应,所以要建立起人力资源共享合同及规章制度。区域内组织要充分利用合同对共享的人力资源作规范约束,与共享者订立尽可能完善且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对于共享人力资源的拥有方,合同对其责、权、利做出明确规定,尤其是法律许可范围内的约束,对组织的商业秘密、技术专利等方面应负有的责任要做出严格规定。规章制度对组织内的各种利益主体的责权利及其行为都应做出相应的规定,其中包括对共享人力资源的责、权、利及其行为的规定。要通过规则明确区域内的人力资源产权,明确人力资源共享的利益补偿机制,具体表现在互惠原则下让人力资源拥有者感受到提供共享的尊重和认同,从而促进人力资源与其他组织的合作与共享。

  当然,在实践上人力资源共享可能还会牵涉到其他更为错综复杂的问题和矛盾。不同区域、不同利益主体间预期的非对称性、各个目标间的冲突与矛盾,常将使得人力资源共享难以有效达成,这些实际问题都有待于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推荐阅读
推荐专家 更多>
  •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 创建市场导向的流程型研发组织》 《研发质量管理》 《研发人员的考核与激励》 《从样品走向量产》 《产品研发体系构建与模板详解》 流程管理与产品管理系列: 《流程体系规划与流程设计实战》 《产品战略规划与路标管理》 《市场驱动的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成功的产品经理》管理系列: 《从技术走向管理》 《研发人员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职业化:
    1.《职场高效工作技能训练》
    2.《办公室工作规范与技巧训练》
    3.《行政文秘综合技能提升训练》
    4.《职场礼仪与沟通技能提升训练》
    5.《时间管理与工作效能提升训练》
    6.《高效会议管理》
    7.《高效沟通训练》
    公文写作:
    8.《职场写作力提升训练》
    9.《金字塔思维与公文写作训练》
    10.《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训练
  •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推荐课程 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