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发展需要“引导者”
知识库 > 组织管理 > 正文 893 2013-03-13 14:25:50

引导者必须专注于团队互动的过程,而这点对于习惯于只要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管理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最近,我在帮助企业开展组织能力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困惑――就是我的身份以及角色认知问题...

引导者必须专注于团队互动的过程,而这点对于习惯于只要“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管理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最近,我在帮助企业开展组织能力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困惑――就是我的身份以及角色认知问题。我不希望他们叫我“老师”,也不希望客户把这种有关组织能力建设的服务称之为“培训”。因为我知道,传统的培训以及传统授课的教学方式,仅仅能够做到“知识的传递”,而无法形成组织能力的有效提升。直到我看到这本书――《引导――团队群策群力》,我马上意识到――“引导者”――就是我的角色!

在这本书看来,所谓“引导”就是要提高团队(或团体)的整体效率和能力。而“引导者”(Facilitator)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不参与内容的讨论,也不去评判和影响管理工作的结果。“引导者”聚焦在管理如何开得最有效,他(或她)不向参加者提供他个人的想法,而是向大家提供系统的、结构化的会谈和沟通过程以及工具:“引导者”不会去赞同某个观点,而是要确保每位参与者的心声能够被其他人听到;引导者不对管理工作结果作决策或者发号(或团体)的整施令,而是支持参与者厘清自己的努力目标并制定出自己相应的行动计划。

因此,在我看来,引导是一种领导力风格,而无须大权在握。“引导者”的工作就是促使他人承担责任(主动担当)。比如:你的下属来找你,说有个问题困扰他,你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和做法,而是给他提供了一个方法,通过这个方法,他们可以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径;一步步引导他们交流和互动,同时鼓励他们找到答案。

在我看来,引导者的角色有点类似于裁判和教练,他不是上场的球员,他的工作就是观察大家的互动,而不是参与其中。引导者的工作就是控制过程,引发互动与总结。总之,引导者就是要促使参与者自己确定目标并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

其实《引导》这本书的最大价值还不是给了我一个所谓的“角色定位”,它还讲清了“引导者”对于组织能力建设的一种特殊的价值,而这种价值是传统企业的培训方式以及培训师无法给予的。

在这本书看来,引导者对于团队而言,有以下贡献――

1、协助团队明确总体目标,并制定出具体细分目标;

2、协助团队成员厘清自己的需要,并制定行动计划去满足这些需要;

3、为团队提供决策流程,帮助团队节约时间,做出高质量的决策;

4、确保团队的讨论高效,不偏离主题;

5、协助团队对讨论做准确记录;

6、帮助团队掌握会谈过程和工具,使大家协作更加高效。

在这一过程中,团队每位成员往往会对相同事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这往往也是基于大家有不同的前提假设,引导者的作用就是让大家支持性角色。把各自的假设呈现出来,彼此核对,有利于达成共识。具体说来,引导者可以――

1、支持团队成员评估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新的团队沟通技能;

2、促进团队共识,确保每个人的意见都被考虑到;

3、支持团队,管理好团队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能力;

4、给团队提供必要的反馈,帮助团队做出适当的调整;

5、在团队协作过程中,辅导团队解决冲突;帮助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

6、帮助团队有效地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

7、创造和维护一种积极、正向的氛围,促进团队成员之间更有力的协作,实现团队目标;

8、引导大家分担责任,激发团队中每个人的领导力;

9、培养团队成员的引导技能。

总之,引导者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高团队的合作效能。

也正是因此,引导者应拥有这样的信念――

引导者相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就是说,集体的智慧要强于单个个体。引导者是团队中的催化剂,引发大家的积极投入和参与。

引导者必须坚定地相信:每个人都是聪明、智慧的,有能力且有意愿想把事情做好;集体可以比个人做出更好的决策;每个人的想法都有相同的价值,不论他们的职位高低;引导者相信人们对自己参与制定的计划更有承担的意愿;相信参加者会对所做出的决定承担责任;如果提供合适的工具和流程,人们是能够解决彼此之间冲突和矛盾的;团队的互动过程,如果设计得合理,一定可以得到成果。

以往我们一提到领导,就会想到在会议桌边那个最重要的人,而引导者会把参加者放在第一位。在引导者眼里,参加者最重要,他们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做出决策,制定行动计划,并为收获成果负责。引导者要做的就是为大家在合适的时机,提供合适的会谈方法和工具;从另一个角度讲,团队引导就是把责任从团队领导者那里分散到团队成员身上去,从管理层分散到员工层。

因此,我们可以把引导者看作管理“过程”的人,而参与者则是负责“内容”的人。

关注“过程”就是要有把握“过程”并让“过程”产生“价值”的方法和工具,而这恰恰是《引导》这本书的另一个价值所在。

其实在引导者的工具箱里,有大量结构化的过程性工具供大家使用。当你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和工具的时候,团队的总体效能就能够被提升。

作为一个团队引导者,需要掌握很多核心技能与方法,在这里方法主要是指过程性工具。比如,如何保持中立?如何给予和接收反馈?如何积极聆听?如何检测对方想法背后的假设?如何提问?如何收集大家的想法?如何复述?如何整合大家的观点?如何确保大家的讨论不偏离主题?如何归纳总结大家的想法?

总之,引导者必须专注于团队互动的过程,而这点对于习惯于只要“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管理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结果”还是“过程”这两个方面上,而是在于我们的管理者如何看待企业?如果你仅仅把企业看成挣钱的工具,那么关注团队互动的过程的所谓“引导者”也不会有什么用武之地;但如果我们把企业看成一个成就自我、组织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修炼场,那么关注组织的成长与组织的能力建设就成了“必须的”,所谓“引导者”的价值也必定体现在这个“过程”中。

推荐阅读
推荐专家 更多>
  •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 创建市场导向的流程型研发组织》 《研发质量管理》 《研发人员的考核与激励》 《从样品走向量产》 《产品研发体系构建与模板详解》 流程管理与产品管理系列: 《流程体系规划与流程设计实战》 《产品战略规划与路标管理》 《市场驱动的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成功的产品经理》管理系列: 《从技术走向管理》 《研发人员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职业化:
    1.《职场高效工作技能训练》
    2.《办公室工作规范与技巧训练》
    3.《行政文秘综合技能提升训练》
    4.《职场礼仪与沟通技能提升训练》
    5.《时间管理与工作效能提升训练》
    6.《高效会议管理》
    7.《高效沟通训练》
    公文写作:
    8.《职场写作力提升训练》
    9.《金字塔思维与公文写作训练》
    10.《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训练
  •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推荐课程 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