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最佳的培训实践技巧人们在学习新技能时,只学习新观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实践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隐含在行为背后的东西。那么我们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向高管们传授最佳的实践技巧,...
创造最佳的培训实践技巧
人们在学习新技能时,只学习新观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实践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隐含在行为背后的东西。那么我们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向高管们传授最佳的实践技巧,并且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能够应用到工作中去呢?VitalSmarts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四项模型”的理论,即理解内容、行为演练、激励应用、给予提示。
理解内容
我们发现,如果想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就必须让他对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并且给他一定的鼓励;否则,你的努力就会白费。因此,人们首先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确保所有参与培训的学员都能对此深刻理解。其中,我们需要培养学员两项能力:一是让他们明确自己打算做什么(包括什么时候做,怎么做),二是要求他们必须能在与他人互动交流时有一套自己的说词。
那么具体该怎样同时传授这两项能力呢?如果学员们能够正确应用视频音频资料、练习卡片以及案例讨论等工具和资源,他们就能很容易地掌握与他人交流的技巧。在他们学习时,要求其关注一下自己通常都是怎么做的,可以做些什么来替代平时的做法或者思考自己会不会按照更合适的方式去做。
行为演练
事实上,困难的是,知道做什么和实际当中如何做是完全不一样的。要想与他人很好地沟通,就需要接受严格的训练。
为了攻克这个挑战,研究人员进行了很多传统的角色训练。但在进行中却发现,这些传统的培训工具不仅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准备,而且一旦有新技能融入时,传统的培训工具又不能很好地提供支持。于是发明了“三人练习小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培训工具。这种训练方式是这样的:其中一个人遇到问题,并且需要一项新的技能来解决问题;另外一个人提出解决方案;第三个人则观看这场演练,然后提供一些提示。这种训练可以称之为“结构化演练”,它可以让参与者了解每个问题的必要细节,同时让他们专注于自己已经获得的技能。当结构化的演练使学员们从简单的概念认识,上升到实施某些行为的能力时,他们就能很好地使用这些技能。经过一些实践后发现,大多数学员都能够感觉到自己在每个技能上都有所提升。
激励应用
当人们知道该做什么,并且可以用自己学到的技能去实践时,就会思考:“如果我这样做了,我会不会像个傻子”或者“如果我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会得到什么好处?”当人们感觉使用这种技能会带来问题或得不到什么好处时,就不会去使用这种技能。所以,要想让人们喜欢使用新学的技能,就要给予相应的激励,比如在某人使用了新学的技能后给予即时的口头表扬,甚至可以在有相关管理人员参与的会议中公开称赞这种做法,以逐渐形成一种学习应用新技能的工作氛围。
同时,要想让人们喜欢使用新学的技能,这些技能还必须要通过功效相关性和结果相关性这两个测试,让学员真正相信其作用与价值。
1.功效相关性。当人们学习一项新技能时,如果培训中传授的技巧看起来太复杂,如果要学习使用的话会花费很多的功夫,那么人们就会认为它们无法复制,也就不会在工作中尝试这些技能。
2.结果相关性。需要让学员们相信,如果实践一个技能,他们会获得和培训中所展现的相同的效果。比如,你展示一小段关于解决问题的录像,并且让其中的一个人能马上表示同意,这会看起来过于勉强和简单。学员会抱怨说“很多人都不会这么做”。如果学员认为该项技能无法获得你所展示的那种良好效果,他们就不会在工作中应用这项技能。
给予提示
课程训练结束后,通常都会进行一些测试,以了解学员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首先,会让学员们做一些多选题,以此来验证他们是否能理解这些理论在不同情况下该如何应用。然后,要求每个学员处理一个实际情况,并检查他们对这种训练的反应,看他们是否会采取实际的行为。最后,用一个测量方法,检验他们使用新技巧的意愿——播放关于各种技能的视频,并让学员想象如果他们使用这些技能会怎么样。然后,根据学员对这些技能的预期,让他们自己考虑是否想要在工作中使用该项技能。
VitalSmarts对一个由三十位领导人组成的小组进行了观察,他们都通过了以上三项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他们知道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同时,他们都说一有机会就会想要使用这些技能。但回到各自工作岗位上后的实际情况又会怎样呢?
结果,这个小组中的很多学员都说,自己一外出,员工就会遇到问题。而当他们处理问题时,大多数又都没有使用那些技能。当问到为什么不使用这些技能时,学员们这样解释:他们根本没想起来要用。因为之前已经被这样的问题困扰很多年了,而且也习惯运用以前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这充分说明,当这些人所学的新技能遭到考验时,他们就会退回到之前的惯用方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提醒或提示人们使用新技能的方法。这也是我们之前所忽视的环节。所以,“给予提示”就成为模型中的第四项元素,即人们意识到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所学的技能。
通常来说,每一项技能需要一个理论来介绍何时以及怎样使用,否则,学员们就会无法很好地使用这些技能。但是,仅仅讲述原理并不够,当那些学员们想应用新技能时,一旦遇到一些之前的情景暗示,他们又会很容易退回到原来的惯用方式上。我们必须知道怎样把旧的刺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新的反应(新获得的技能)联系起来。为此,学员需要在获得技能前,学习如何进行“自我暗示”或者“察觉某种变化”,以确保在“提示”出现时就能敏锐地察觉并做出反应。比如可以通过说明每一项技能的应用范围,来帮助学员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也可以鼓励学员们在一些场所贴出提示性标语,比如在会议室贴上“坦诚沟通”之类的标语。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