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一直在为如何能找到最方便可靠的录音设备而苦恼。原因是我的录音笔总是屡屡出问题。有的时候是录不上,有的时候是录上了又莫名其妙的丢了,有的时候是无法存入电脑,等等等等。 而同事几百元的M P3有录...
而同事几百元的M P3有录音功能,录音效果很好且从未出过任何问题。
这真让人纳闷:为什么专业的设备,却不如一个产品的附加功能好用呢?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企业管理中也屡屡发生:专门负责销售的,技能未必有做市场的好;专门负责人力资源的,招聘远不如直线经理有效……总之很多职能部门的功能就像录音笔一样,定位很专业,用起来却并非如此。
由于定位狭窄,录音笔一旦坏了,就是废物一个,没有任何用处。“录音笔”部门也一样,一旦不能完成其职能就变得毫无功用。
是什么造成“录音笔部门”呢?恐怕跟制造失败的录音笔一样,企业犯下了一些制造错误。
首先,录音笔的功能虽然专业却不是惟一的。比如,手机有拍照或摄像功能,但是手机始终不能替代照相机和摄像机。但M P3的录音功能完全可替代录音笔的功能。
企业设置部门也一样,比如招聘部门,专业但不惟一。常常失效,还不如直线经理自己招聘效果来得好。
其次,功能复杂化,加速了瘫痪速度。录音笔几乎没有什么核心技术,但是为了强调它的专业效果,厂家往往将功能复杂化,涉及很多按钮和功能,结果反而加速了录音笔的失效。
企业的部门,也常常犯简单复杂化的错误,既消耗成本又降低效率。
第三,价格昂贵但并不比其他录音设备更先进。很多录音笔的售价要比附加了录音功能的M P3还要贵,但用户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如果录音笔能做到录音之后直接转存成文字,恐怕才能体现其“专业”的本质。
企业中的职能部门如果不能比其他部门的附加功能做得更好,就无法体现其真正的价值而成为成本中心。
第四,录音笔不能正常工作,一定是技术不过关。
企业的部门失效,一定是管理有问题。
企业不应该让自己的部门成为劣质录音笔,消耗成本不说,面对那样一堆垃圾,真是很烦恼的事情。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