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到一张余世维博士的DVD光碟,里面谈到一个管理观点:"让下属承担自己的责任"。他的意思是说,作为上级,应该要督促好自己的下级,让他/她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职责;而作为下属,应该...
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要做到这一点却有一定难度。一方面,作为上级来说,正如DVD里所说,很多国内的管理人员比较喜欢控制和权力,下级有什么事情,不向自己请示,不由自己来做决定,心里就"非常不爽";下属很久没有来敲自己的门,仿佛自己就变得不太重要了。而作为下级,遇到事情,即使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的,也往往比较倾向于让自己的上级来做决定,一方面可以借此"亲近"上级,另一方面,假设一旦发生什么问题,也好推卸责任,因为决定是上级做出来的。
我曾经在一家集团的两个事业部工作过,其中第一事业部是台湾人在管理,底下的经理人员主要是台湾人;第二事业部是美国人在管理,底下的经理人主要是美国,马来西亚人和新加坡人。我发现,台湾的经理人员遇到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一般不"敢"向上司请示。因为,台湾人的潜意识是,我请你来公司做经理,是让你来帮我把事情"搞定"的,如果遇到问题,你事事向我请示,那我雇佣你来干什么吃的!所以,台湾的经理人都不大"敢"向上司请示,以便显得他们还有存在的价值。而美国人呢对于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他们也不大喜欢向上司请示。因为,他们觉得很多事情,如果上司过多的介入,就会限制他们自己可以发挥的空间。在这两种意识的支配下,我发现公司的管理出现这样一种形态:中基层管理人员每天都非常忙,而公司的高层领导,每天都比较清闲。
我比较认同这种管理形态,因为公司的高层领导每天都应该比较清闲,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关注自己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公司的中基层管理人员,只有自己开动自己的头脑去处理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中基层管理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不做决定,不去解决自己应该解决的问题,那公司雇佣他们有什么用处,他们到哪一天才能成长起来呢!如果公司的高层人员每天都在忙着替中层管理人员,甚至基层管理人员做决定,那么公司的发展方向由谁去把握呢,公司的发展重点由谁去持续关注呢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该督促自己的下属,充分授权,让他/她解决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而作为下属来说,应该勇于承担责任,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弄好。
当然,每个人到有自己难以解决或一时拿不定主义去解决的问题,那这时候作为下属该如何办呢我觉得,我们作为下属应该从自己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或提出建设性的方案(至少A,B,C三个方案),而不是一股子把问题全抛给自己的上司。
总之,我比较认同余博士的观点,一定要让下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只有这样,公司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得以保持;发展重点才能得到持续的关注;人才队伍才能持续而快速的成长;公司的运营效率和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