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经理自我激励二十法(2)
知识库 > 工作分析 > 正文 876 2012-04-07 12:17:49

舞台缤纷,角色轮回。历史,总是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当我们偶然打量,总有依稀相识的感觉。不是这世界太过沉重或是陈旧,而是我们永远无法逃脱历史的,人性的原质轨道。这世界,因为变化所以纷繁,因为出类所以...

舞台缤纷,角色轮回。历史,总是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当我们偶然打量,总有依稀相识的感觉。不是这世界太过沉重或是陈旧,而是我们永远无法逃脱历史的,人性的原质轨道。这世界,因为变化所以纷繁,因为出类所以拔萃。这世上,很多惊人的事物都是由一些本不相关的事物衍生而来,大到宇宙天体的运行,小到细菌的变异。

  万物,本就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领域总是没有绝对,人群总是难以界定。从物种到人类,生命,进化了亿万年;从原始到信息,社会,演变了几万年。世间万物的发展,到了最高的境界,其原理会出现一种惊人的相似性。古往今来,凡集大成者,人们常认为神秘而不可理解,其实,他们只是抓住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即所谓的自然之法,人合之道,懂得借“天”,借“地”,借“人”,借“势”,其运用之妙,在乎一心。生命亦因适应而生存,历史却因变革而进步。当人们专注于今日的演变与变革、发展与进步之时,募然回首,却发现历史的先哲早为人类的前进指引了方向。


  大文豪金庸在其代表作《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明月和张无忌抬着俞岱岩来到小院之前,停下软椅。俞岱岩正要开声求见,忽听得隔门传出张三丰苍老的声音道:“少林派那一位高僧光临寒居,老道未曾远迎,还请恕罪。”呀的一声,竹门推开,张三丰缓步而出。空相脸露讶色,他听张三丰竟知来访的是少林僧人,大感诧异,但随即料想必是那知客道人遣已先行禀报。俞岱岩却知师父武功越来越是精深,从空相的脚步声中,已可测知他的武学门派、修为深浅。张无忌的内功远在空相之上,由实反虚,自真归朴,不论举止、眼光、脚步、语声,处处深藏不露,张三丰反听不出来。”在这段描写中,除俞岱岩外站在外的三个人恰就体现了这三种层次能力的区别及外在表象的精妙之处。简单地讲,明月功力低微,实为兵才;而僧人功力甚高,以至于在脚步声中即有外露,使人有所察觉;而此时张无忌功力已臻化境,为何未被察觉?皆因他“由实反虚,自真归朴,不论举止、眼光、脚步、语声,处处深藏不露”。


  由此看来,一个一流的人与一个一般的人在一般问题上的表现可能相差无几,但在一流问题上的表现却有天壤之别。从哲学角度视之,这正符合事物发展的一个原理: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下面笔者仅就这三个层次逐一进行分析。 兵才,可谓之能力平庸者,人数最为众多。居于此等境界之人,学习有待加深,能力尚需提高。对待事物的看法,颇为普通,人云亦云。但是一个组织的发展,企业的壮大确实需要大量的兵才。并且,将才,帅才,亦崛起于其间。中国的几千年的传统造就了一种文化,认为治国之道,根本上取决于人,而不取决于法,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在这种氛围当中,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的改变,都需要经过一番自我否定与自我超越,但这种否定与超越极其痛苦,而且风险极大。因此,大多数人的思想是求“稳”,不想也不愿改变。即使有了改变,当遇到问题或没有完成预定目标之时,就退回过去。如此往复,造成兵才众多。 但是,生命决不能一成不变,因为没有别的选择。


  兵才中总有一部分要突破自身发展的束缚,去寻求生命中的变革,或许让他们变得更强,或许,这就是他们灭亡的开始。 从图中看,有一部分从(三)逐渐上升到(二),高度的上升预示着其能力的增强,直到达到第(二)层次。实际上,(二)代表了能力非凡的境界。达此境界者,厌恶束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他们能为人所不能,锐意进取,富于创造,极为自信,就像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正反两个因素,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能达此境界者也同样有着沉重。同样是中国的数千年形成的儒家传统文化造就了一种人的畸形心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将才的非凡能力及成就引起别人的艳羡,有羡慕便会有怨恨。将才能力不断增强,成就的逐渐增加的副产品即为个人的自我膨胀,人们将其称之为骄傲或是自负。 诚然,未必人人可成将才。一个人的个性决定其是否会成功,成将才者需要一份开拓,一份进取,甚至是一份天真。个性正是将才的魅力之所在。例如当今处在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中,没有个性的职业经理人是不太可能成功的。但人的个性又常常是柄锋利的双刃剑,特别是在有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他可以使人功成名就,但也可以使人身败名裂。人有三种导致灾祸的征兆,一是骄傲自满,二是自夸自负,三是争强好胜。骄傲自满就会失败,自夸自负就会遭致欺辱,争强好胜就容易遭惩罚,只有自满才会自负,只有自负才会好强争胜。而刚达(二)层者,往往三者同时具备。古有蜀汉魏延的叛逃,今有创维的陆强华率众出走。鲜明的个性和较强的能力使他们通过拼斗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成就一番功名。但是,同样是个性的弱点使他们少有机会成为一号人物,因此只能是将,难成帅。鲜明的个性使他们破坏了游戏的规则,这必使其难融于生活的圈子,个性的悲剧就始于此,当悲剧出现之时,他们只道人心不公平,却不知道自己的心也有不公平的时候。比如在伤心失意的时候,仅仅挨了别人一拳或一棍,就痛苦得几乎要死去,等到得意之时,哪怕打了别人许多拳或许多棍,反而觉得是好事,由此可知自己的不公平。当其志得意满之时,往往自多其名、其富、其能,实际上,其名、其富、其能往往不足,良贾深藏若虚就是这个道理。对于这种人,其领导只能“宁结一人之怨,不肯拂千百人之欢;宁免一事之丑,不肯希千百事之荣”。炒得沸沸扬扬的“郭博士下岗”就不足为奇了。


  从魏延到陆强华,乃至郭博士,其个性均有相似之处,或许正是这种相似之处铸就了最后的悲剧。这种过强的个性及对自身能力的过分自信,使其处事,工作之时往往意气用事或走极端。“气氛则不平,色厉则取怨”,因此,树敌过多是其必然结果。当这些将才与可决定其命运之人尚处在蜜月期时,其他人也许尚不能有所为,但当彼此信任产生隔阂之时,别人的言语将对这些过分自信之人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人凡能力处(二)层者,均会受上述烦恼之困扰。然而,个性决定了一个人最终成王亦或成寇,人生的道路往往由此出现岔口。所谓“成德每在困穷,败身多因得志”;“莲化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因富而无收敛意者,尚可鉴之;草春融而冬枯,至于极枯则又生矣,因穷而有振兴志才,亦如是也”。实际上,挫折往往不可避免,人生的发展宛如山峦起伏,有峰必有谷,有谷才有峰,天同此理,人同此心。高潮与低潮总是交替而来如此而已,不必太过在意。遇挫折之时,为人应戒暴戒燥戒怒,有不当之事慢慢处理就能解决,首先暴跳如雷只能害己,伤不了别人。 当第(二)层次遇挫折之时,其境遇不外乎两种:一则“小隐隐于山”。碰到挫折,并不反省自身,往往无可奈何地逆来顺受,一切好像命中注定。此类人逃避一切,远走他乡,有的作“退出江湖状”,有的寻一新领域从头再来。“退出江湖”者,其实是一种自我麻痹。有一段著名的电影台词对其有深刻的注解:“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就在你心中,你本身就是人,你如何退出?”


  今之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众所周知,管理离不开人,管理要通过人来管理,管理主要就是管人。人,为企业最重要之生产要素。管人为企业管理之核心。如何管人,哪种人可以管人,是今日每一个企业组织者关心的问题。当然,管理者首先应对人之能力层次有一个总的认识,然后将人才对号入座,分而治之。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亦需长期观察,不可马上下结论。而且同样优秀的人才放在不同的组织之中表现可能完全不同。


  另外,管理者对自身的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所谓:“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中国的企业家,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超凡的业务能力,还要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及政策水平。他们既面对经营决策之难,还需面对激烈的权利角逐。 一些管理者往往惯用严格的制度或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对员工进行约束,但任何一种方法均不能万全。要做到三军用命,上下齐心,必须攻心为上。人的心理变化最为复杂。兵、将、帅在企业中缺一不可。故应量才而用,用其所长发挥个人优势,考虑志趣、特长、气质、能力,以求有效使用。 俗语“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说明了知人善用,爱护人,团结人,使下属回报的心理效用。凡成王成圣成帅之人,皆为攻心之大家。他们人格高尚,平易近人,总是在谈笑风生中,“似乎”是不经意地通过一句话、一个信号、一个手势、一种表情,把某种观点传递给对方,对人们的心理及行为产生影响,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或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这是暗示心理的神奇力量他能消除对抗情绪,使人在没有对抗的情绪下,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久而久之,下属的这种心悦诚服成为管理者的一种权威。


  恩格斯在《资本论》中,指出:所谓权威是指把一部分人的意志强加给另一部分人,它是以服从为前提。然而,管理者的权威,不应理解为暗示性操纵或压抑,而应理解为工作的榜样和支柱,成为属下的知心人,想属下之所想,急属下之所急,这才是管理者“权威”的真正含义。权威来源于人格力量。有了人格力量,虽无权而自威,丧失人格,则有权而无威。人格的力量不是来源于造作的表演,而来源于一贯的生活态度、工作习气、品性修养、表率作用。这一切若能赢得上级、下属、同事的由衷尊敬,才可拥有暗示心理管理的资格。当然,能力也是运用暗示心理管理的必要条件。不管人格多麽高尚,能力若明显地差,就无资格以“帅”或“将”的身份统率部下。反之,有再高的能力而缺乏人格力量,也无法获得别人的心仪。


  可见,职衔是权威的前提,才华让人产生崇敬权威的心理,权威的表率让人产生模仿心理,威望是强化权威的心理保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现代管理者的权威。在此基础之上,恰当的言语也对管理者有重要的意义。“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掌握说话的分寸将对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诚然,拥有此技巧、能力之人应属帅才,其品性有如下要求:1.高超的智力;2.丰富的管理经验;3.成熟机敏;4.强烈的进取心;5.自知之明;6.宽容精神。对于才智聪明的人,即将才,应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不求完人,但求能人;宽大为怀,容人之过。以品德控制他的浮躁;对于做事偏激的人,应以知识平衡他的偏颇。给他们足够的空间,首先是利用其自负心理挑战他,给他一些刺激来激发他;其次,利用他们渴望被认同的心情理解他,鼓励他;最后,由于将才易被人误解,因此我们要澄清他使其工作得到别人的认同。此即为太极之基本原理“借力打力”,最终,达到“以情感人,哺乳归心” 为人者,少年时,勿令事事自如。得意莫张狂,失意莫颓唐,默默无闻者,才是强中强。人之所以成为圣贤,不是天生就有的,是由积累而成。由于坚持而做到善人,由善人再到君子,由君子再到圣人,这几个阶段的分别,在于学习的深浅。剑虽利,不砺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至诚不会停止,不停止就会长久,久之则成为一种习惯,习惯则会悠远,悠远就会广博厚大,广博厚大就会达到高明。最终,天地万物融于一体。把自己的位置摆端正,而不是急于成将成帅成王成圣,这样,我们才会离成功近一点。 御人者,应懂得但凡成事均缘于势。得势则事成,失势则事不顺。顺势而行,如顺水行舟,借势而动,如假梯登高,造势而为,如太空揽月。治学,从政,经商,置业,均不可一日失势。势者,长处,趋势也。然今之管理方法,多引自国外,借鉴国际惯例,毕竟只是因势而动,推出国粹精品,才是造势而为。势缘何物?势乃人为。识人,用人,育人,成人,乃人本之真谛。育人才,成能人,则可造大势。

推荐阅读
推荐专家 更多>
  •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 创建市场导向的流程型研发组织》 《研发质量管理》 《研发人员的考核与激励》 《从样品走向量产》 《产品研发体系构建与模板详解》 流程管理与产品管理系列: 《流程体系规划与流程设计实战》 《产品战略规划与路标管理》 《市场驱动的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成功的产品经理》管理系列: 《从技术走向管理》 《研发人员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职业化:
    1.《职场高效工作技能训练》
    2.《办公室工作规范与技巧训练》
    3.《行政文秘综合技能提升训练》
    4.《职场礼仪与沟通技能提升训练》
    5.《时间管理与工作效能提升训练》
    6.《高效会议管理》
    7.《高效沟通训练》
    公文写作:
    8.《职场写作力提升训练》
    9.《金字塔思维与公文写作训练》
    10.《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训练
  •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推荐课程 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