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企业年金面临三大风险1.企业年金属于我国养老保障三大支柱中的第二支柱,源自上世纪90年代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其风险管理关注参加计划企业(委托人)从参与计划直至取得最终受益全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作...
挑战:企业年金面临三大风险
1.企业年金属于我国养老保障三大支柱中的第二支柱,源自上世纪90年代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其风险管理关注参加计划企业(委托人)从参与计划直至取得最终受益全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作为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四项资格机构联合运作的养老基金,企业年金面临的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投资收益压力巨大,被迫关注短期收益。企业年金是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养命钱”,委托人在投资收益稳定性与保值增值方面有巨大的外部压力,如出现严重的亏损还会导致社会退休群体的不稳定。委托人与投资管理人签订的合同周期一般较短,参加年金计划的企业往往会根据投资管理人短期的投资收益决定是否续签合同,令投资机构不得不关注短期收益。
常为多投资管理人运作,投资经理管理多组合。中国企业年金法规中允许一支计划选择多个投资管理人,资金如何在不同投资管理人间分配以及如何监督管理投资管理人成为企业年金投资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企业年金市场上存在着很多单一计划,投资管理人需为该计划单独设立投资组合管理,于是每家投资管理人有限的投资经理往往要各自管理多个小型投资组合。
委托人对投资影响力大,内外投资限制条件多。虽然受托人是法定的投资管理人选择者,但市场运作中委托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一选择,或影响不同投资管理人持有资金的比例。在外部政策层面,由于关乎社会退休群体,有关法规对投资范围比例有严格限制;在内部机构间签订的委托合同中,亦有大量限制性投资策略。
养老基金是各国资本市场上典型的机构投资者,它们不仅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来源,也是促进金融创新和投资理论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养老基金作为公众退休后的养命钱,强调委托人和受益人权益至上,如果出现严重的投资风险问题将损害公众利益。所以,在企业年金管理中加强风险管理的研究深度和创新性,是这一养老基金自身发展和迎接风险挑战的需要,也将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保障工作。
2.布局:提出全面风险预算管理
投资风险管理是企业年金风险管理的核心。风险预算作为第四代投资风险技术,在中国企业年金中已被提出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还远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希望以风险预算为支点进行“布局”,结合流行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和全面预算管理理论,提出面向机构投资者尤其是企业年金的全面风险预算管理方法。
投资风险管理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包括:(1)经验性质的投资风险管理;(2)基于Markowitz组合理论的投资风险管理;(3)基于VaR分析的投资风险管理;(4)动态的、过程与绩效并重的风险预算。所谓风险预算,是指根据投资风险目标和风险总限额,将风险分配于不同的资产类别或投资机会,以期在预定的风险范围内取得最大投资收益的方法。
“风险预算”这个术语由风险和预算两个词汇合成,不管是全面风险管理还是全面预算管理,无不体现着“全面化”的管理发展趋势,而传统风险预算技术存在的突出问题恰恰就是不“全”。国内外研究者和机构投资人谈及风险预算时,多注目于市场风险,对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风险预算少有关注;在展开风险的预算时,也尚未充分继承财务预算学里的经验。然而,无处不在的风险和不同风险的关联效应要求风险控制中不应“留死角”。于是,本文提出全面风险预算的思路,用全面风险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两种思想对风险预算进行武装。
在全面风险理念引进方面,把风险预算从一门侧重市场风险管理的技术推向全面风险,将不同风险种类、不同区域、不同业务部门、不同管理层面的风险因素、事前至事后的全流程统一纳入预算考虑的范围,站在整体的角度对各风险因素进行汇总和整合。具体进行风险测度时,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可以为不同风险选择不同的测度指标,分别计量、分别监控、但统一汇总管理;二是采用VaR、RAROC、经济资本等整体性管理工具综合监控与管理风险。
在全面预算理念引进方面,将全面预算管理所重视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落实到设定风险预算、分配风险预算、战略性资产配置、基准设计、选择投资经理、监督与控制等一系列过程中,并突出全面预算管理所强调的整体观念、全面观念、计划观念、责任观念、弹性观念,这其中有一些观念在传统风险预算中体现的明显不足。另外,在关注对过去信息、现在信息分析的同时,财务预算所注重的预测性也应在全面风险预算中进行加强。
谋篇:应用全面风险预算
面对企业年金这一复杂环境,传统风险预算对“全”的缺失使其无法真正覆盖风险管理各层面与各环节。企业年金管理已经普遍接受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但传统风险预算因其局限性,难以像全面风险管理一样发挥出全面防守的“组合拳”效应,所以,全面风险预算管理在企业年金中应该可以大有作为,本文为其“谋篇”如下。
1.实现全面覆盖。(1)覆盖的风险类型。应包括企业年金在资本市场投资运营保值增值过程中面临的市场风险,因为制度缺陷、人员因素、科技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因为员工退休给付、死亡给付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企业年金各管理机构间信托-委托合同关系执行中违约及投资信用类金融产品时产生的信用风险等。(2)覆盖的干系人。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都应纳入全面风险预算的考虑范畴,监管部门、委托人、第三方机构虽然不是直接运营资金的机构,但是对于风险预算的实施同样非常重要。(3)覆盖的环节。应包括合同签订、计划定立、缴费、变更、投资转换、转移、领取、信息披露、费用支付、计划终止等企业年金运营的各个阶段,以及贯穿年金计划运作始终的投资运营。
2.双层风险预算。企业年金全面风险预算实现时应包括两层预算:第一层是受托人与另外三种资格根据委托-代理关系进行的风险分解、分配、调度与控制,第二层是另外三种资格对内的风险预算。双层预算产生了两次风险分解分配,看似工作复杂度提高了,但第一层预算是一种外包形式的经理人管理调度,第二层是内部投资机会分配,二者内涵与管理力度不同,简繁程度有异,并非简单重复,相反还会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
3.风险导向文化。实施全面风险预算,必须要各干系方间建立风险导向型管理文化,不仅以收益、效率等正向指标为评判曜迹挂に愫谩⒓苹玫姆缦漳勘暧爰ㄐ拦澜岷掀鹄础8莘缦赵に阒葱械那榭隼淳龆ㄐ乱宦滞蹲手芷诘淖式鸱峙浠蚋换埂⑷嗽保唤鲆谏鲜龆阅诘摹暗诙层预算“中落实风险预算,更要在”第一层预算“的受托人与其他三项资格的机构间按照风险测度结果调整资金分配。
4.组合管理实践。企业年金单一计划是指委托人发起,选择受托管理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建立单独的企业年金基金进行管理;集合计划是以受托人为核心,事先确定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集合多个企业的企业年金基金统一管理。集合计划相对而言便于实施全面风险预算,单一计划因各个计划资金规模小、客户需求各异,实施全面风险预算有一定难度。如果未来能借鉴香港强积金的成分基金、汇集投资基金模式,让具体投资管理环节产品化、集合化,单一计划的全面风险预算实施也会比较顺畅。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