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产品“开道” 专业机构“争食”5000亿企业年金
知识库 > 社会保险 > 正文 88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3-07-30 17:03:18

【编者按】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单纯依靠社会保险养老越来越受到挑战。有报告显示,未来养老花费约占到收入水平的50%,而基础养老保险最多只能维持收入水平的30%-40%的比例。如果要填补这10%-20%的缺口,...

【编者按】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单纯依靠社会保险养老越来越受到挑战。

有报告显示,未来养老花费约占到收入水平的50%,而基础养老保险最多只能维持收入水平的30%-40%的比例。如果要填补这10%-20%的缺口,应在青壮年时通过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规划的收入来进行弥补。

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日益受到关注。盯上养老“蛋糕”的不仅有专业养老保险公司,还有银行、基金、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一场围绕“养老金融”的圈地运动悄然展开……

继今年5月,长江养老和海富通基金分别推出两款企业年金养老产品后,记者近日获悉,包括平安养老在内的多个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也已上报专门的标准化养老金产品,正在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复。

自2004年内地首家专业养老险公司——太平养老成立至今,我国专营企业年金和养老保险业务的专业养老险公司共有5家。根据中国保监会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6月末,5家公司受托管理企业年金2312.37亿元,投资管理达1929.5亿元,合计已达4241.87亿元。

然而,运营企业年金多年,养老险公司盈利之路依然遥远,迄今尚无一家养老险公司的企业年金业务实现盈利。专业养老险公司大力布局投资业务的背后,是企业年金总额依然偏少、覆盖面不高,却有60多个资格主体“争食”、市场竞争加剧的困局未解。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统计,截至2013年3月末,全国共有5.75万户企业、共1933.53万人参与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5113.75亿元。

“赔本”赚吆喝

在年金管理机构中,养老险公司战绩最为亮眼。截至3月末,国寿养老、平安养老分别是受托管理资产和投资管理资产最多的机构。在11家受托管理人中,平安养老、太平养老、长江养老、国寿养老、泰康养老等5家养老险公司受托管理年金总计2189.49亿元(截至6月末已经达到2312.37亿元),在受托管理年金总额中占比70.52%。

在21家投资管理人中,平安养老、国寿养老、太平养老和长江养老四家养老险公司投资管理企业年金达1842.73亿元,在投资管理年金总额中占比37.57%。

虽然圈地业绩尚佳,但盈利却不如人意。2012年,国寿养老、平安养老、泰康养老、长江养老和太平养老等公司的企业年金业务无一例外亏损。上述公司当年净利润分别为-2.85亿元、2.9亿元、1194万元、-6188万元和-1.05亿元。即便是出现盈利的平安养老和泰康养老,也主要是通过团险业务盈利来反哺企业年金。

年金管理机构僧多粥少、年金规模效应难以显现是盈利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年金市场伊始,由于市场增长额度有限,大企业掌握议价权,整体年金受托管理费率非常低,甚至有机构给出零费率,从而定调了整个市场的低费率水平。

2011年行业自律公约出台,对最低费率进行自律约束,低费率抢市有所好转。目前市场整体费率一般不到0.3%,含权益类投资的一般有5%-15%浮动收益。

多位养老险公司人士表示,再提升费率非常艰难。据悉,由于2011年行业整体负收益,曾出现大企业集体希望重新修改自律公约,将下限进一步调低甚至到零甚至负数。

一家养老险公司营销部门负责人表示,和基金、信托公司主要通过内设部门和专设团队来经营企业年金不同,专业养老险公司从系统到人员都是为企业年金业务配套,专业化程度高,正因为此,投入成本也很高。养老险公司盈利尤为艰难。

以国寿养老为例,2012年其受托管理和投资管理年金分别达805.14亿元和542.12亿元,年金管理费收入1.96亿元,但同期业务及管理费支出高达4.64亿元。

这种情况下,养老险公司积极推动年金规模增长和投资收益提升,以通过规模化效应和投资收益提高带动管理费上升。

但现实是,虽然企业年金规模较2004年同期增长9.38倍,但相对于全国13亿人口来说,企业年金仍未摆脱总额偏少、覆盖面不高的窘境。2005年即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企业年金将破万亿,但截至目前刚过此预测的一半。如果企业年金按照30%的年增长速度,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还需要2-3年。

不过,在企业年金运营机构看来,企业年金市场潜力巨大。现在的蛰伏是为了等待市场壮大的那一天。

有报告显示,未来养老花费约占到收入水平的50%,而基础养老保险最多只能维持收入水平的30%-40%的比例。如果要填补这10%-20%的缺口,应在青壮年时通过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规划的收入来进行弥补。

平安养老常务副总经理高菁表示,目前基本社保和企业年金之间结构不太合理,基本社保缴费率偏高,企业年金缴费相对偏低。其次,税收政策优惠幅度较低且仅涵盖企业缴费,也是限制企业年金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国外企业年金的发展主要靠税优推动。

高菁建议,加快建立税延制度,包括适当提升企业缴费的税优比例,允许企业税后列支;个人缴费阶段实现在一定比例或金额内免税,在领取阶段征税。他还呼吁给予养老保险企业所得税优惠待遇。目前经营社会保障和民生领域产品的企业一般所得税率是15%,建议养老险公司所得税率从25%降低到15%。

“竞跑”养老金产品

作为新政之一,养老金产品的放开被视为影响企业年金市场格局的一次变革。

今年4月,人社部、银监会、保监会及证监会联合颁布《关于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下称“23号文”)及《关于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24号文”)。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主要实行前端集合的法人受托模式,即受托人处于核心地位,由受托人发起,集合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若干投资管理人。养老金产品放开之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受托人的核心地位,投资管理人可自行发行养老金产品并发售。

这意味着大量没有受托人资格但有投管人资格的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可以摆脱完全依赖受托机构来投资管理企业年金的局面。

“目前影响还不明显。企业如果抛弃受托人自己寻找投资管理机构,就需要内部建立理事会,这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目前除了超大型央企,大部分企业仍是采用法人受托模式。”一家养老险公司销售部负责人认为。

另一家具有受托资格的养老险公司负责人也认为,目前影响尚未显现,“今年在北京地区的企业年金管理机构投标中,我们几乎百分之百中标。”但其认同养老金产品放开对未来企业年金竞争格局的影响不容小视。

机构已开始布局。目前市场上发行的养老金产品主要是单对单模式。例如,“海富通昆仑信托型养老金产品”主要投资昆仑信托发行的中石油管道项目单一信托,海富通基金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是面向中石油企业年金基金定向销售的标准化产品。长江养老与英大信托联手推出的“长江养老英大电力信托型养老金产品”也与上述产品类似。

业内人士表示,此类项目对于投管人的利润贡献相当有限,由于往往是资金融资方和投资方已经形成意向,通过养老险公司“搭桥”,管理费率非常低。但此类产品可以更加多元的满足客户需求,也可丰富公司产品线、加深公司对养老金产品的了解。

平安养老投资总监王承炜表示,公司已有养老金产品上报,希望每类产品都会尝试,包括多对多模式。

不过,由于目前企业年金投资合同多是1-3年,此类产品还面临如何解决流动性的问题。

布局另类投资

投资渠道的放开则为养老险公司打了一剂强心针。

“23号文”增加了企业年金可投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特定资产管理计划、股指期货等投资品种。

平安养老表示,放开的投资品种中,目前主要方向是债权计划和信托计划这两类,这两类都已经有所投资,未来额度还要加大。目前已为多个年金组合配置了相当资金规模的另类投资产品。

据悉,为了加大另类投资团队的实力,平安养老公司前、中台目前都已指派专人在运作另类投资业务,拟建设另类投资业务部目前已初具雏形。而国寿养老也正筹备将旗下企业年金与国寿资产发行的基础设施债权计划对接。

在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士看来,债权计划和信托两类产品投资收益率一般能达到6%以上,具有相当吸引力。另类投资虽然相对稳健,但仍有风险。

王承炜表示,防范另类投资的风险主要是厘清整个信托资产包,看清基础资产,谨慎评估,包括交易结构安排、偿债主体的信用资质、增信担保措施、还款计划等要素。做充分尽调,很多风险可以把控。

他表示,由于平安集团旗下拥有信托、保险资产管理等公司,目前公司所配置的债权计划和信托等另类资产几乎全部来源于集团旗下其他子公司发行的产品。养老公司人员会参与这些项目运作,对于项目风险点比较了解。

但由于委托人对项目了解不深或担忧流动性问题,也并不是所有企业年金客户都会接受债权计划和信托计划产品。有的客户由于对债权计划、信托产品不理解或对产品有疑义,会选择观望;其次,目前企业年金客户和每个投管人签约一般只有3年,但债权计划一般投资时间超过5年,流动性问题需要考虑。

对于其他放开的投资品种,在一些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看来,企业年金可投资的银行理财产品只能是保证收益类或保本浮动收益类,收益率并不吸引人;而目前基金公司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大多还只能做股票、债券投资,吸引力也有限。

高菁认为,过去中国年金投资存在三个显著问题:一是绝对收益型资产缺乏,组合安全垫低;二是投资渠道过于依赖二级市场,基本只依赖于股票和债券;三是过分追求相对排名,导致投资“拼股票”为主。这种依赖于二级市场的投资风格,在中国资本[0.00%]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年金组合亏损概率约为25%,这意味着每四年就有可能产生一次亏损。

如今,投资新政放开了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等投资品种,高菁认为,此类产品的优点是预期收益率较为明确,与贷款利率挂钩,可改变过去业绩严重依赖股票、债券市场的弊病,能参与分享中国实体经济增长红利,且进一步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性。

推荐专家 更多>
  •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 创建市场导向的流程型研发组织》 《研发质量管理》 《研发人员的考核与激励》 《从样品走向量产》 《产品研发体系构建与模板详解》 流程管理与产品管理系列: 《流程体系规划与流程设计实战》 《产品战略规划与路标管理》 《市场驱动的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成功的产品经理》管理系列: 《从技术走向管理》 《研发人员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职业化:
    1.《职场高效工作技能训练》
    2.《办公室工作规范与技巧训练》
    3.《行政文秘综合技能提升训练》
    4.《职场礼仪与沟通技能提升训练》
    5.《时间管理与工作效能提升训练》
    6.《高效会议管理》
    7.《高效沟通训练》
    公文写作:
    8.《职场写作力提升训练》
    9.《金字塔思维与公文写作训练》
    10.《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训练
  •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推荐课程 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