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人、用人并不只有命令这一种办法,在命令之外,还需要给别人目标、方向、规范、激励和信心。我相信,在我们的管人手段里,目标、使命、价值观等,就是类似地图的工具,我们需要它,即使事后它被证实并不完全...
在管理领域,有一条与帕金森定律齐名的法则,这就是彼得原理。提出这一原理的,是一位普通的教师劳伦斯·彼得。
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 Peter,1919-1990),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1941年成为一名教师,有着丰富的中小学教学经验。1957年,他获得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学士学位,1963年,他又在该校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彼得的经历很丰富,但基本上一直在教育界,当过教师、咨询师、驻校心理辅导员等。自从《彼得原理》出名后,他开始变成畅销书作家。
据彼得自己说,彼得原理的发现与传播“是一个非常复杂与艰难的过程”。但据可以查到的资料来看,提出彼得原理的过程尽管漫长,却充满轻松和笑料,一点也不“复杂与艰难”。在一定意义上,彼得是一个说俏皮话的高手,很像我们今天那些擅长“编段子”的人。他有心关注组织中的不胜任现象,收集了几百个事例,然后用幽默调侃的语言把它说出来。1960年,在一次教育界的研习会上,一些负责教育研究但又不擅长作计划的主管,吃力地撰写他们各自的研究计划,其中有些人只会拷贝一些过时的统计模型。彼得于是向他们介绍彼得原理,来说明他们的不胜任困境是如何造成的。这些主管听后,有的表现出敌意,有的嘲笑,其中一位年轻的统计员甚至笑得从椅子上跌下来。此后,彼得就在这种笑声中继续讲述他的发现,但并没有把它形诸文字的打算。
有一次,彼得在剧院里遇到了写电视剧的赫尔(Raymond Hull),赫尔对彼得的发现很感兴趣,想把它写出来,于是,彼得提供资料,由赫尔执笔,一本划时代的畅销书随之诞生。1965年,《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全稿完成了写作。但是,出版商的眼光不见得都高明,他们照样不能逃脱彼得的不胜任原理支配,这本书稿先后被十余家出版社拒绝。于是,彼得和赫尔只好先在杂志上发表豆腐干,受到读者的好评,这才打动了出版商,使得该书于1968年正式出版。此后,该书不但长期雄踞于排行榜上,而且还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与《帕金森定律》齐名的作品。接着,彼得很快又出了续集《彼得原理再探》(Why Things Go Wrong or The Peter Principle Revisited)。
彼得原理与层级组织
按照彼得自己的说法,他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是他创立了“层级组织学”(hierarchiology)。所谓“层级组织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彼得原理。这个原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层级组织中,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而且组织有足够的级别,每个员工中最终都会晋升到不胜任职位,并一直呆在这个职位上。进一步的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会由对工作不胜任的员工把持。
彼得指出,在一个层级组织中,员工要想获得晋升,最起码的条件是在现职位胜任或基本胜任。不管是什么组织,不管晋升有多少标准和条件,有一点是毫无例外的,就是必须在现职位上工作称职。所以,只要称职,就具备了晋升的可能性。然而,任何组织,都不会对不称职者继续晋升。所以,组织中晋升的一般规律是:只要胜任,或迟或早就会晋升;在上一层级依然胜任,那么还会晋升;而一旦晋升到不胜任的岗位,这个晋升过程就会终止。有些人得到晋升后依然称职,这只说明还没有完成晋升过程(也就是说不称职的时间未到);还有一些人已经升到组织最高层依然称职,这只说明该组织的层级不够多。这样,一个人在晋升的阶梯上最终停顿下来的地方,肯定就是他不称职的地方。
彼得举了很多例子,说明员工是如何升到不胜任位置的。例如,一个优秀的汽车修理工被提升为工头,但他不会指挥别人只会自己修车,这个人只晋升了一级就不称职了。于是,他就停留在不胜任的工头位置上。一个工程部的员工,由于称职被晋升为领班,他善于交往,在领班的位置上依然称职,所以,工程部主管退休后就接替了主管。但他不善于决策,当主管就不称职,于是就停留在不胜任的主管位置上。某位着名的将军,直率豪爽,不拘细节,曾经率领部队打过很多漂亮的胜仗,后来晋升为陆军总指挥。这时与他打交道的不再是士兵,而是政客与盟军高官,但他不讲礼仪,不会客套,经常与政客们吵架,无计可施时借酒浇愁,表现出不称职,这是到组织顶端才表现出不称职的例子。不管是谁,按照组织的直线晋升规则,即逐级晋升,在正常情况下,总会达到晋升的极限。至于停留在什么地方,很显然,在哪一层级表现出不称职,就停留在哪一级。
任何组织,总会有工作要完成,总会有事业要推进。既然每个人都最终会到达不称职的位置,那么,组织中有价值的工作是谁干的?彼得回答说,真正在组织中干活的,是那些还没完成晋升过程的员工。这样,根据晋升过程的进展情况,一个组织中的人员,可以分为五类:过分不胜任者、不胜任者、基本胜任者、胜任者、过分胜任者。过分胜任者和过分不胜任者都会被组织迅速淘汰,胜任者会获得常规晋升,基本胜任者会放慢晋升速度,不胜任者会停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胜任者会越来越多。
需要指出,在彼得的书中,“晋升”(promotion)和“提拔”(pull)含义不一样。晋升是按照组织的需要逐级向上走,而提拔是人为加快晋升步伐。所以,提拔要靠“贵人”(patron)相助,在关键时刻推一把。提拔的实质是揠苗助长,所起到的作用,不过是大大缩短了到达不胜任位置的时间。所以,彼得忠告说:“如果能坐,绝不要站着;如果能开车,绝不要走路;如果能找到贵人提拔,绝不要奋发进取。”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