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领导和员工间的距离”
资讯 > 热门 > 正文 888 2013-03-13 15:06:18

在给一个员工布置任务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TA正在用MSN聊天。这本身没什么稀奇和大惊小怪的。但是,引起我兴趣和思考的是对话框中的内容,她和另一个同事正在讨论的恰恰是我。尽管讨论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我并没有...

 

在给一个员工布置任务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TA正在用MSN聊天。这本身没什么稀奇和大惊小怪的。但是,引起我兴趣和思考的是对话框中的内容,她和另一个同事正在讨论的恰恰是我。尽管讨论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我并没有仔细看,因为这无关紧要。但是,这种讨论本身引发了我对如何管理领导和员工之间的距离的几点思考:

 

1.   领导和员工之间天然就是有距离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像我交待工作的这个员工,本身也是我非常看重、也有过很多深入交流的员工。不过,这并不是我想强调的重点。我更想强调的是,作为领导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一个事实:无论你自己觉得你和员工的关系多么近,这种距离永远比员工和员工之间的距离远,而且,你和员工的沟通永远没有员工之间的沟通来得更多、传播得更广。当然,造成这个事实的原因很多,比如,职权产生的天然鸿沟、领导者天生的忙碌,不可能有闲暇时间去和别人网上聊天、领导者本人的个性等等。

2. 由上述这个事实,带给我们管理者和领导者的思考是什么?我觉得,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领导者,无论你觉得你对某个员工多么器重、多么信任,或者你多么希望通过交心的方式来拉近和他/她的距离,你必须时刻警惕自己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意思,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尤其在涉及到当着TA的面评价其它员工的时候。因为,你不知道你和TA说过的话,会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在员工之间传播。毕竟,每个人的理解和判断标准都不一样。而且,员工之间在讨论的时候,往往并不知道你说这些话的情境、前提和用意,这样就极有可能对你的意思产生歪曲,从而带来一些你不期望看到的结果。

3.  当然,我们不必要、不应该、也不可能不让员工私下议论。不能像古代帝WANG那样:“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历史的经验已经一次次证明:对于民jian的议论总是堵不如疏。而如果能够实施有效的引导那就更好了。因此,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

① 面对现实,接受它存在的客观事实。

② 与员工私下交流时,审慎选择自己的话题以及表达的方式。

③ 如果想公开倡导的事情,那就公开地说,用一种声音来表达意思。当然,需要借助民jian渠道传播的信息除外。

④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自己做事保持客观公正,心中坦荡,就不怕别人的议论。因为公道自在人心。你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对自己满意或者都能符合自己的要求。但是,只要足够多数的人能够做到,那就够了。剩下要做的事情,就是集中自己的全部精力,去做该做的事情。

推荐阅读
推荐专家 更多>
  •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 创建市场导向的流程型研发组织》 《研发质量管理》 《研发人员的考核与激励》 《从样品走向量产》 《产品研发体系构建与模板详解》 流程管理与产品管理系列: 《流程体系规划与流程设计实战》 《产品战略规划与路标管理》 《市场驱动的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成功的产品经理》管理系列: 《从技术走向管理》 《研发人员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职业化:
    1.《职场高效工作技能训练》
    2.《办公室工作规范与技巧训练》
    3.《行政文秘综合技能提升训练》
    4.《职场礼仪与沟通技能提升训练》
    5.《时间管理与工作效能提升训练》
    6.《高效会议管理》
    7.《高效沟通训练》
    公文写作:
    8.《职场写作力提升训练》
    9.《金字塔思维与公文写作训练》
    10.《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训练
  •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推荐课程 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