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有人看了《世界工厂的品牌突围》后,说我们推行的是虎妈式教育,并评说这种教育的好坏、利弊……事实上,我们当年并没有参照各种教育模式的利弊,而是依循现实而设计:一家工厂,要转型做品牌,会遇到很...
背景资料
有人看了《世界工厂的品牌突围》后,说我们推行的是“虎妈”式教育,并评说这种教育的好坏、利弊……
事实上,我们当年并没有参照各种教育模式的利弊,而是依循现实而设计:
一家工厂,要转型做品牌,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做得不好,困难很多;做得好,高速发展,困难更多!
解决问题、战胜困难,固然需要能力和经验,但心力更重要!
记得老师霍韬晦教授在我临行时的几句赠言:竞争力就是凝聚力!凝聚力来自于成长!没有锻炼就没有成长!
我将霍老师的话演绎为:
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得到生命成长——而不仅仅是掌握做品牌的方法和技巧,而生命成长的秘诀则是经历锻炼,也可以称为磨练。因此,我们训练理念之一是:磨练越大,福气越大。
我们相信,开始阶段,很多人对这句话不但没有感觉,还会反感,觉得是空话、假话;只有经历过磨练,走出来的人,才会慢慢感悟到这句话的价值。
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性和爱,才能等待我们的学生通过一次次的磨练,自己走出来,自己感悟。
以下内容摘自《世界工厂的品牌突围》(作者:金伯扬,中国经济出版社)
"政府"永远是对的[金伯杨]
课堂代表"市场",教练代表"政府",学员组成"公司".
这是"百日树人"最基本的构成元素。
顾问组首先让所有的学员清晰,"百日树人"的课程,是体验式的学习,希望市场的观念能够深入到学员的骨髓中,不仅在竞赛中,在任何时刻都必须有市场的概念。
当第一期的学员组成了不同的公司,进入到顾问组建立的虚拟市场开始运作时,学员们发现,"政府"的强势和强硬经常让人无法接受。不少人还感受到"政府"不讲情面,甚至还有些不讲道理。
培训第一天,顾问组公布规则,其中最重要的三条是:
第一,"政府"永远是对的;
第二,如果你觉得"政府"不对,请参照第一条;
第三,不允许投诉。
看完这个规则,有几个人会认为是合理的?在很多人看来,这三条规则是绝对的"霸王条款".
对于那些身在其中的学员来讲,不理解也得理解,难接受也必须接受。顾问组对这几条规定,原则上是不解释,但必须遵照执行。
每天生活在这个规则中,学员内心的郁闷和烦躁可想而知。
有一个公司的CEO(学员模拟),在感想中这样叙述:"学员们包括自己都有一种感觉,觉得政府说什么都是对的,而且从来都是对的,不管学员有任何的意见,政府最后都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另外,我们不知道前面是什么,看不到未来会怎样,于是产生烦躁情绪。"
另一位学员在做助教时,很感慨地写到:"记得在我被教练们弄得整天碰壁,整天郁闷时,非常需要教练们的关爱,但是却没有得到。那时的我们觉得老师们冷漠和无情。"
有学员认为"政府"的制度不透明,导致信息不充分,形成了误解,造成"政府"与学员之间出现沟通问题。
顾问组强调这不是沟通问题,而是培训的属性:"有人提出'政府'应该有透明度,如果'政府'透明,这里就不是培训,而是办公室。"
也正是因为这个"不透明",学员的情绪经常波动很大,困惑和迷茫常常由此而来。
当学员坚持完成了封闭培训,在毕业总结时才开始明白顾问组这样做的意图。而当学员经历过工厂改革、市场磨炼等洗礼后,终于彻底明白了顾问组的良苦用心。
在百日树人的虚拟市场,我们每天都有竞赛,每天都在争夺市场份额,每天教练和助教们都在给各公司评分。
刚开始,我们看到有些助教难免会偏帮自己喜欢的公司,我们并没有要求偏帮的助教更改分数——因为市场的选择是任何人都无法更改的!但我们会要求助教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帮助师弟师妹成长;而胡四江是典型的“帮理不帮亲”——越是亲,要求越严格!——或许,这是不受亲人欢迎的特质,但却是很让人信任的特质。
——2006-5-18梁芷媚给教练团、全体学员留言
为什么提出"'政府'永远是对的"这一条?顾问组认为,这就相当于市场和企业的关系。企业经营不好,你能责怪市场错了才导致自己经营不好吗?你能让市场时刻听你的吗?没有任何一个企业经营者会傻到用这种思路做企业,否则是自取灭亡。
顾问组想通过这条铁律,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市场是没有道理的,市场是多变的,市场更是无情的。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每一个人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和方法,而不是从外界找借口和理由。
那些中途离开的学员,基本上是没有看到这一点,或者说不愿意接受这个模拟但是真实的挑战。他们只关注真实的眼前利益,忘记了培训开始时教练的定位,忘记了培训要训练他们什么。
那么,"不允许投诉"这个规定的意义何在呢?顾问组想表达这样一个事实:世界不是围着我们转的,不会一切都如我们的意,也不会所有的事情都按照我们的意志发生。我们是围着世界转的,不能要求世界改变来适应我们,而是我们要改变自己来适应世界。
顾问组的目的是:学员从中学会妥协,学会理解,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来面对不受自己控制的市场和世界。
一个有作为的人,一定是能够承受的人。顾问组期望以不讲情面的这几条规定,来训练学员的承受能力。在模拟但是真实的培训中,顾问组设计了大量的环节,挑战学员的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
梁芷媚在总结时说,我们的设计已经比真正的市场仁慈了很多倍,而且从心底里是关心学员的,有时候看着学员的迷茫和无助,感到于心不忍而网开一面。顾问组经常在一起检讨,这么心软是不是对学员不负责任?尽管如此,很多学员对"政府"还是很难适应。
顾问组的核心成员都是培训专家。梁芷媚从1996年就开始做管理培训,叶振邦很早就在香港推行性格学、领导力、六顶思考帽等专业培训,其他的教练经验也很丰富。这样的一个强强组合,加上数个月的贴身指导,按照顾问组对学员的说法:你们所得到的培训,在市场上花几万元都买不来。
"百日树人"价值连城,有的学员得到了,终身都将受用;有的学员却在半路上给丢掉了。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