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参与东莞社会工作启动调研,到目睹东莞社工事业发展至今,深圳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易松国教授用“弹指一挥间”来形容这五年,并自诩为“东 莞社工事业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
易 松国将东莞五年社工事业总结出“政府主导、民间运作”、“组织保障”、“资源保障”、“制度保障”、“职业化、专业化”、“科学评估”等8条经验,。此 外,他还结合深圳的实际情况,对东莞社工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易松国称,东莞和深圳都是社工人才流失的“重灾区”,他建议东莞再大力提 升社工购买标准。此外,对于社工机构资源有限的情况,他建议部分社工服务采取收费方式。
[主张]
“用人单位会认为,机构应该听我的,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这就跟社工专业服务、价值理念有很大冲突。”
“学校、医院都是公益服务部门,应该由政府承担社工购买责任。”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引导,允许四点半学堂收费。”
难题1部分领导认识有偏差
“东莞社工事业发展了五年,深圳发展了七八年,但是领导的认识还不够统一,部分领导对社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觉得社工可要可不要。”易松国说,社工提供的是专业服务,但有些用人单位领导形成思维惯性,觉得社工跟他所期望的角色不一致。
易松国举例称,比如在社区里,有些领导认为社工应该成为他们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在深圳,甚至有些领导想让社工去服务窗口坐着办公,“他们不知道社工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建议:让领导看到社工工作成效
“这个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存在,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逐步改变;但在社工管理、运作中,要让更多领导看到社工的工作成效。”易松国说,“东莞社会工作才发展了五年,发展到这种高度已相当了不起,内地很多城市都还在观望。”
难题2管理主体过多单位不会“用人”
易松国认为,东莞社工存在“多头管理”问题,比如市民政局是主管单位,各个镇街、用人单位也参与管理,社工和社工机构需要“层层交代”,“有时不知道要听谁的,压力很大。”
社工机构和用人单位应该是伙伴关系,一个提供服务,一个购买服务。但在实践中,这种“伙伴关系”变成了“伙计关系”。“用人单位会认为,机构应该听我的,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这就跟社工专业服务、价值理念有很大冲突。”
易松国举例称,在深圳,有些部门把社工当作行政人员使用,从而导致社工面对服务对象的小组活动、个案都没怎么开展起来,“自己的工作只做了20%。”而深圳会定期对所有社工岗位进行评估,如果该岗位大部分做的都是行政事务,那么就要求整改,甚至撤销。
建议:民政局引导用人单位使用好社工
易松国称,希望东莞能够理顺管理体制,“在市里,业务主管单位就是民政局,用人单位提供指导、协助,发挥监督作用就行;越简单越明确。”
此外,建议民政局引导用人单位使用好社工,让用人单位和机构处理好关系,两者多沟通了解,“社工自身的工作,用人单位不一定了解。”
难题3社工购买主体尚未能多元化
东 莞由财政掏钱,购买社工岗位派驻企业,再引导企业自行购买社工服务,易松国对此给予了肯定,“政府出发点很好。”但他并不赞同东莞让学校社工岗位也由学校 自己掏钱购买的想法。“学校社工是各方评价最高的。学校、医院都是公益服务部门,应该由政府承担社工购买责任。在香港,学校社工一直都是政府自己掏钱购 买。”
建议:部分社工服务可收费
易松国介绍,在香港,大量社会基金直接支持社工机构,很多社会服务都是收费 的,所以社工机构的资源更加广泛。“但我们的体制决定了,99%的资源都掌握在政府手中。现在社工购买主体95%以上来自政府,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还要依 赖政府,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内地很多社工机构也在尝试自己吸引社会资源,但现在大家连红十字会都不相信,怎么会相信社工机构呢?所以政府有点急于求成 了。”易松国建议政府创建环境,引导社工机构吸引社会资源,东莞的公益创投、深圳的慈展会就是很好的形式。此外,东莞还可以考虑在社区服务方面适当收费。 比如四点半学堂,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免费,但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收费?“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引导,允许四点半学堂收费。”
难题4社工人才“流失”严重
在 社工人才流失方面,易松国称,东莞和深圳都是“重灾区”。“但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人才流动’。”易松国说,这些社工的离开是寻找到了更好的职位,大部分 还是在从事社工行业。“这说明社会工作发展快,对人才需求量大,东莞和深圳在社工事业发展方面走得比较早,培养了优秀人才。”未来几年,内地的社工事业会 逐渐发展起来,东莞社工人才流失会更加严重。
建议:提升社工购买标准、拓展职业空间
易松国建议,一方面大力提升社工购买标准;“虽然东莞的购买标准提高了几次,但还是不够,社工每个月拿几千块钱,除了租房、交通等等,没什么结余了。而且社工晋升空间小,做了三四年,待遇也没变,位置也没提升。”
其次,要拓展社工的职业发展空间,吸引人才,比如按照社工工作年限晋升等等。
难题5仅把社工当工作缺乏职业规划
谈 起内地与香港社工最大的区别,易松国归结为:“不是专业问题,而是价值理念。”易松国说,香港的社工在上大学时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将来要做社工。对于他 们来说,毕业做社工是一种职业选择。但在内地则截然不同。“大部分社工专业学生都是调剂过来的,有些人心理还不平衡,想转专业。”这也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 仅仅把社工当成一份工作而非职业,“没有长远规划,做一两年就走掉了。”
建议:加强社工价值理念培训
社工培训不仅仅是专业理论、技能的培训,而更应侧重价值理念培训,让他们真正认识社会工作。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