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裁员之后:融合中的挑战
资讯 > 热门 > 正文 924 中国产经新闻 2014-11-13 08:50:46

随着外企逐渐缩小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外企对于中国求职者的吸引力也渐渐消失。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不仅提供了更稳定的工作,还支付着越来越多的薪水。并且,除非员工有严重问题,否则中资企业不会随意解雇员工。这相比外企都是优势。

\

     随着外企逐渐缩小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外企对于中国求职者的吸引力也渐渐消失。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不仅提供了更稳定的工作,还支付着越来越多的薪水。并且,除非员工有严重问题,否则中资企业不会随意解雇员工。这相比外企都是优势。
 
  本报记者 陶娅洁报道
 
  前不久,35岁的李磊(化名)拿到了补偿金,离开了工作多年的IBM。李磊年少时就听闻“蓝色巨人”的伟大,对于能在IBM工作,他深感自豪,他甚至以为自己会在IBM工作一辈子。
 
  今年2月,开始有媒体报道称,IBM已经启动大规模裁员,计划全球规模裁员1.3万人,这与一个月前联想宣布收购IBMx86服务器业务的消息颇有些“不谋而合”的意味。李磊所在的系统与技术部门因此受到了很大冲击,该部门主要业务是硬件销售和硬件服务团队。“IBM硬件业务在中国区下滑了不少,裁员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李磊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和李磊有同样经历的跨国公司员工并不在少数,随着微软、思科、惠普、索尼等老牌科技企业纷纷加入裁员大军,原本笼罩在跨国公司员工头上的“光环”正在渐渐褪去。
 
  不过,去年以来,有不少“被裁掉”的科技精英加入了中国科技企业的队伍,如百度、阿里巴巴、小米、浪潮。就在前几天一个本土IT企业的招聘会上,李磊遇到了前同事田菲(化名),那个总是很上进努力的姑娘去了华为。他们打了个招呼,交流了下近况。当田菲询问李磊下一步的计划时,李磊脑海中突然闪现出新闻里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的场景,于是说,也许会去阿里巴巴。
 
  裁员的“动力”
 
  自2012年起,弥漫在外企的裁员潮逐步升级。惠普在发布2014年第二季度财报后,宣布明年还将再裁9000人;微软宣布预计在新财年内裁员1.8万人;思科自2011年开始一系列重组行动以来,这4年间先后共裁减1.2万名员工,今年仍要将裁员进行到底。
 
  据中国欧洲商会的调查数据显示,去年在华裁员的欧洲公司比例从2012年的10%升至16%,而计划增加长期雇员的比例从2012年的61%降至48%。调查还显示,2014年有24%的公司计划在中国削减成本,高于2013年的22%。
 
  在中国,跨国公司高额的收入和优渥的福利一直为业界所称道,然而时移世易,汹涌而来的裁员潮打破了人们对于外企“金饭碗”的认知。与此前常被“豁免”的情形不同,多家跨国公司的在华机构在裁员大潮中也未能幸免。
 
  事实上,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外企裁员潮波及中国在所难免。有分析指出,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影响了外企利润。据中国欧洲商会的资料显示,只有63%的在华欧洲公司在2013年实现了盈利,这一比例低于2010年时的74%。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辉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在整个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不少外企都面临着企业升级中的经济运行问题,其技术的突破也因此具有一定难度。在这个大背景下,外企开始考虑调整与紧缩其业务结构、用人结构以及成本结构。外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寻找成本收益的组合机会,不少劳动密集型外企正将工厂搬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地区去。
 
  裁员潮的出现,除了受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影响,也与其管理运营机制有关。
 
  外企裁员只需根据劳动法即可,并没有太大阻力。“因此,裁员是外企总体运营结构调整的结果,同时也与外企的企业制度、用人制度有关。”张辉明说道。
 
  全球经济长期不见起色,裁员的确可以降低成本,保证利润。而作为老牌IT企业,其裁员潮或与其战略转型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正是在内外因素叠加的作用下,外企在裁员的路上越走越远。用思科CEO约翰·钱伯斯的话来说,思科必须专注于能够增长的领域,从而成为“排名第一的IT供应商”。IBM对于裁员给出的官方回应则是,IBM将持续平衡自身员工构成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同时开拓IT产业内新的高价值领域。IBM将调整自身以便引领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认知计算等领域。
 
  风水轮流转
 
  然而,跨国巨头的大量裁员并没有导致“哀鸿遍野”的高端人才困局,就在微软宣布在未来一年裁员1.8万人,其中大约1.25万名被裁员工将来自于诺基亚设备和服务部门后,被微软当作“负担”的诺基亚员工,却被众多中国企业瞄上。
 
  8月,阿里巴巴在微博上就开通了面向诺基亚工程师的招聘通道,重点为阿里云计算平台(YunOS)广揽人才。岗位包括手机工程师、搜索算法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视觉设计专家等。阿里在微博中还打出了颇具感染力的号召,“当Ni遇上YunOS,你可以和我们一起颠覆移动互联,迎接中国的OS未来。让我们一起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更有甚者,如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已将招聘会开到了诺基亚中国亦庄办公室的门口。
 
  裁员风波尚未平息,这些已离职或即将离职的人才成了竞争对手眼中的香饽饽。对于中国企业老板来讲,吸纳更多的外企员工跳槽过来,对企业在管理经验、生产经验的提升方面帮助尤为明显。
 
  “这些被裁掉的员工原来就职于顶尖的跨国公司,他们学习到的业务体系、技术体系、经营体系,都符合成熟跨国公司的流程与规范。而跨国公司的考核方式,也赋予了他们较强的敬业精神。这些优质资源都可以为中资企业所用,成为企业发展中的增量。”张辉明说道。
 
  独立经济学家汤云飞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中资企业可以从外企裁员中获得一些人才储备,由于中资企业给出的工资相对较低,等经济复苏后,中资企业还会获得更大的好处。
 
  “就像金融危机时,大批金融人才回到了国内。现在国内进行金融创新,就离不开这些中坚力量的支持。”汤云飞补充说道。从2008年到2009年,身处金融危机“风暴眼”的英、美等国的失业率刷新了历史纪录,激发了中国新一轮海归潮。李彦宏、邓中翰、周云帆、张朝阳……这些已经回归的精英们,如今已经在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中国数字化时代的创新故事。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外企逐渐缩小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外企对于中国求职者的魅力也渐渐消失。有分析认为,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不仅提供了更稳定的工作,还支付着越来越多的薪水。并且,除非员工有严重问题,否则中资企业不会随意解雇员工。这相比外企都是优势。
 
  “出走”外企后的新融合
 
  表面上看,外企裁员,中企得利。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切却没有那么简单。
 
  张辉明认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中资企业如何将这些人才在外企所形成的习惯,如外企的管理流程标准、考核方式等内容,与现公司进行很好的融合。首先他们(外企员工)是专业的技术人才,其技能如何嵌入中资企业的业务体系,需要探索与思考;其次如何处理中西方两种管理方式所带来的冲击,更是重中之重。
 
  “要进行资源整合,融合好了,这些外企人才将成为中资企业强有力的资源与增量。”张辉明说道。
 
  相比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方式的融合,来自外企员工本身的调整则显得更为重要与不易。毕竟离开了外企,人们失去的不仅是体面的生活,更多的,还有心理上的落差。
 
  李磊表示,很多外企员工的能力只专属于本职工作,其他职位的工作能力会相对欠缺,去其他企业免不了重头再来,劳心劳力。
 
  有分析认为,外企的薪酬制度结合雇员的实际能力和绩效来考核,包含了企业很好的激励制度,融入到了企业文化里,基本上可以做到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并且外企的管理相对规范,注重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而这些,都是中资企业所欠缺的。
 
  对此张辉明表示,外企员工要努力适应文化差异,将其原来熟悉的技术与原理因地制宜,融合到新企业中。
 
  汤云飞则认为,中国人的个人调整能力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强的,因此无需过多担心。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从制造产业升级为创造产业的过程中,各个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始进行产业转型和结构转型,与此同时,中国本土企业也在竞争中逐步完善企业制度。而那些在外企打拼多年的“杜拉拉们”,则面临着职业生涯中的重大转折。在岁月的沉浮中,得与失已显得不那么重要,毕竟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里,只有变才是唯一的不变,只有适应变化才能有所得到新融合。  
推荐专家 更多>
  •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 创建市场导向的流程型研发组织》 《研发质量管理》 《研发人员的考核与激励》 《从样品走向量产》 《产品研发体系构建与模板详解》 流程管理与产品管理系列: 《流程体系规划与流程设计实战》 《产品战略规划与路标管理》 《市场驱动的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成功的产品经理》管理系列: 《从技术走向管理》 《研发人员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职业化:
    1.《职场高效工作技能训练》
    2.《办公室工作规范与技巧训练》
    3.《行政文秘综合技能提升训练》
    4.《职场礼仪与沟通技能提升训练》
    5.《时间管理与工作效能提升训练》
    6.《高效会议管理》
    7.《高效沟通训练》
    公文写作:
    8.《职场写作力提升训练》
    9.《金字塔思维与公文写作训练》
    10.《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训练
  •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推荐课程 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