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社交与招聘,专为创业团队招人
资讯 > 热门 > 正文 882 pingwest 2014-12-29 08:51:07

我接触过不少创业团队,有着完整的产品方向和一腔工作热情,甚至还有比较充足的资金。但是令他们头疼的却是团队的组建,不是招不上技术达人就是缺乏视觉创意,没有懂得市场推广或者干脆没有一个合适的产品经理。

我接触过不少创业团队,有着完整的产品方向和一腔工作热情,甚至还有比较充足的资金。但是令他们头疼的却是团队的组建,不是招不上技术达人就是缺乏视觉创意,没有懂得市场推广或者干脆没有一个合适的产品经理。以至于常常出现“没有合适的人先凑合,产品做出来再慢慢招人”的想法,所谓术业有专攻,因为创始人代替产品经理结果虚构了用户需求或者程序员替代视觉设计导致界面不忍直视的例子可能很多人都见过。归其原因在于创业团队招人并不容易,而hiStarter同样作为创业团队,想为其他人解决这个问题。
 
hiStarter包含两个部分,招聘与社交。招聘不用太多解释,形式上依然是由求职者发布简历和期望职业,雇主发布需求和团队信息,用户可以根据职位进行筛选或者根据团队进行筛选。hiStarter的联合创始人张乃祈告诉记者,hiStarter只针对科技类和新媒体类的创业团队,按照“种子轮至B轮且150人以下”及“天使轮到A轮”分成“可以入驻的团队”和“最核心帮助的团队”。与其他招聘平台不同,针对创业公司的招聘,相比起职位和收入,求职者往往更注重项目产品和团队情况。社交元素是hiStarter的特色,为了让求职者和创业团队更好地互相了解,一份简单的介绍和一张简历并不能完全的帮助到双方,同时对于潜在的工作机会和人才,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在hiStarter中用户与团队可以针对团队进行讨论、吐槽,除去互相了解还能帮助团队完善产品。还可以通过社区的方式让所有的用户发起话题进行交流,这部分内容则可以提供给双方更多的发挥空间,可能是一个项目的诞生、也可能是一个合适工作机会的孕育。
起初看到hiStarter,我心中产生了几个疑问:1、招聘的核心是解决信息平衡问题,那么社交元素会不会影响信息平衡。2、创业公司影响力小,结构不稳定,以至于招不到人,这点靠招聘是否能解决。3、招聘大多数是一个限时需求,创业公司对于人员的需求更是紧迫,这点似乎与hiStarter的模式有冲突。而张乃祈对于这些疑问一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社交”正是解决创业团队和希望加入创业团队求职者信息平衡的好办法
 
与大公司招人诉求有所不同,hiStarter将范围设定到创业团队,用户双方是了解这个前提的。对于团队来说,除了希望可以看到简历,还希望可以了解这个人是否值得信赖、是否有共同的价值观。对求职者来说,希望加入一个创业团队,一定是看中了具体产品或者团队文化以及“创业”所带来的机会,通过文字图片介绍很难了解到具体的内容,而在大型的招聘平台也很容易将这些不知名的团队过滤掉。招聘平台有的只是一堆冰冷的数据、图片,最多加个论坛,缺乏人性。而社交能够令用户更加愿意分享他们的信息,并引导用户之间进行交流。
 
创业公司的影响力不够,但是钱很够
 
通常很多人会认为创业公司资金没有大公司雄厚,给不出良好的待遇,实际上这可能是一个误区,而来源正是创业公司的影响力。创业团队可以比较容易的获得大量的投资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姑且不去管是否健康、还能持续多久),如果是一个优质项目,员工受到期权和未来发展的激励,愿意在一个创业团队工作较长的时间,反倒是大公司的人员流动率很高,员工要通过不断地跳槽来提高自己的薪水。
 
上面提到的“最核心帮助团队”更有这个优势,获得了天使轮、A轮的团队,能不能活下来,可能就靠这一波了,所以就算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也可以被接受,说白了,可能就发一年。成了自然有下一轮。死了,剩下的钱也没有机会去花了。而且这些团队人数相对较少,工资高些不会提升太多的成本,12K和15K对他们来说差不多。而对于“可以入驻的团队”来说,种子阶段的团队,合伙人和资本的入驻更为重要。而B轮的团队,hiStarter则更愿意提供一种持续的普招行为。
 
为了良性发展,建立人才库和对团队数据分析的能力考验是解决效率的方法
 
张乃祈承认,hiStarter的模式与“招聘”这个急茬的事确实存在冲突,但是从长久考虑是良性的发展。在人才库数量不大的情况下,确实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创业团队快速招聘的需求,但一旦人才库体量变大,人才供给就不是问题。hiStarter的用户除了招聘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希望可以发现一些新鲜好玩的创业团队,在不同时间出现招聘需求,会吸引很多新融资或者新的人员,让这些人才均匀地流入这些创业团队。当然,这背后对hiStarter团队的数据分析、逻辑设计乃至团队的引入都是极大的挑战。张乃祈说,这对相比起产品,他们对自己运营的能力要求更高,挑战也更大,现阶段睡在孵化器已经是常事了。
 
对于创业团队来说,去大型招聘网站上筛选合适的人才,然后再确认愿不愿意加入一个刚开始的团队并不是一件高效的事情。同时一个创业团队的招聘需求是持续性的,先培养用户的习惯以及双方的关系,在合适的时候促成双方的合作,虽然看起来效率低下,但是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模式。另外张乃祈告诉我,令他们以外的是,现在有不少的台湾用户加入到hiStarter当中,希望寻求创业团队的工作机会,而他们也打算在下一步开拓更多的台湾市场。
 
 
推荐阅读
推荐专家 更多>
  •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 创建市场导向的流程型研发组织》 《研发质量管理》 《研发人员的考核与激励》 《从样品走向量产》 《产品研发体系构建与模板详解》 流程管理与产品管理系列: 《流程体系规划与流程设计实战》 《产品战略规划与路标管理》 《市场驱动的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成功的产品经理》管理系列: 《从技术走向管理》 《研发人员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职业化:
    1.《职场高效工作技能训练》
    2.《办公室工作规范与技巧训练》
    3.《行政文秘综合技能提升训练》
    4.《职场礼仪与沟通技能提升训练》
    5.《时间管理与工作效能提升训练》
    6.《高效会议管理》
    7.《高效沟通训练》
    公文写作:
    8.《职场写作力提升训练》
    9.《金字塔思维与公文写作训练》
    10.《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训练
  •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推荐课程 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