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断尝试和各部门员工拉近距离,甚至不惜以自爆家丑来显示坦诚,这样真的好吗?“真实”是当今HR沟通中的流行词。有人说,为赢得其他部门的信任并改善人资的窘迫境地,我们需要在办公室毫无保留地做自己,参与推心置腹的谈话,倾诉自己的故事。
然而,坦诚分享想法、感受及职场经历常常是一把双刃剑:“自我爆料”的潜在好处颇多,但如果表达不恰当、时机不对或违背了文化或组织规范,将带来反效果——损害你的声誉、令直线部门疏远你、造成误解,并破坏团队合作。
谁在碰“钉子”?
A
大大咧咧的HR对自己并没有客观的认识,因此会用看似愚蠢或做作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
B
笨嘴拙舌的HR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却不知道如何向别人清楚地表达自己。
C
神秘HR不会在工作场合与他人分享关于他们的任何事,因此不易接近,从而无法建立长期的工作关系。)
通常,我们会遇到三类反复摔跟头的HR:大大咧咧者、笨嘴拙舌者以及高深莫测的领导者。前两者缺乏对自己的认识,常常导致“自我爆料”流于平淡;而高深莫测的领导者属于另外一个极端,他们通常会因为糟糕的沟通技能,而无法有效地“展现自我”。
事实上,真实始于对自我的了解:
●知道自己是谁;
●自己的价值观以及竞争力是什么;
●自己在他人眼中是怎样的人。
只有先搞清楚这些,你才会知道要在多大程度、何时展露真实的自己。优秀的沟通技能是有效“自我爆料”的关键,只有你表达恰当,你的故事才有价值。
【错误示例】
炫耀惹的祸
洛里是一家全球软件公司的HR负责人。她认为自己是个包容、乐于分享且关心团队的管理者,她喜欢广而告之自己当初做初级员工时的故事,以及她如何重视决策过程中的发言权。然而,她的下属却认为她独揽大权,虚情假意,捏造故事。正如她的一名员工所说:“我并不关心你是否做了某项决定,但请不要假装关心我的意见。”
显然,这样的分享多少带了些炫耀。在新生代的世界里,他们喜欢“大神”,善于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过多对自己的描述和粉饰,不仅不可爱,还容易“招黑”。
真诚不等于话多
资深人资管理者杰里米性格外向、思维敏锐,有着一箩筐的失败管理咨询经验。当人们第一次见到他时,总会被他的热情、聪明所吸引,他就像是一位你的老朋友,能很快与你聊到一起。不过,他自来熟的个性却并没有为他带来多少好处。“我了解他的妻子多过我自己的妻子。”他的老板则认为他对待员工工作不够谨慎。事实上,杰里米最近被劝说离职,原因是,在与三名下属在食堂细数了公司很多政策,还讲了高层一箩筐的坏话。
“能一起吐槽的才是真朋友”,在HR的世界里,这句话可不能全信。即使为了和其他同事打好关系,我们也必须对自己的言语有所管理。
那些犯过上述一个或是所有错误的高管们看上去或许不太称职。但他们的故事颇具警示性,我们每个HR都应该了解“自我爆料”的最佳方法。
建立“自我知识库”
你可以从许多方面来了解自己,不过最佳方式是从同事那儿寻求真实的反馈——最好是360度全方位评价,之后再寻求个人辅导。
在《如何让人信服于你》一书中,作者建议我们尝试回顾自己的一生。你可以想想自己的成长历程、工作经验或新机遇(例如,成为志愿者的机会),以找出你的舒适区,这会让你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你也可以想想自己的个人管理哲学,以及那些帮助你塑造了这些哲学的人和事。这些训练可以帮助你选出那些最适合与人分享的故事。
考虑故事相关性
老练的自我爆料者善于选择主题、过程以及披露的时机,以便进一步达成目标,而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自身人气或纯粹地建立私人关系。切记,工作中“自我爆料”的目的在于赢得信任、获得更好的团队协作,而非结交朋友(尽管这有可能发生)。因此,在你分享个人信息前,问问你自己,这能否帮助你完成这一任务?这适合当下的情形吗?其他部门的员工会更好地理解你的想法及逻辑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或许应该把这个故事留到与朋友喝咖啡闲聊时再讲。你如果只是希望与员工拉近距离,可以找更安全的办法——发掘你们共同喜欢的一支篮球队、一部新电影或一家钟爱的餐馆。
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
这一点原本无需强调,如果手边没有完美的例子可以列举,我们不如据实相告,适当表达情绪,并展现同理心。例如,作为HR新手,你从未参加过企业中的交换项目,你或许可以告诉其他同事,你已经和交换项目经理做了深入沟通,也翻阅了之前的资料,同时作为一名新同事,可以充分理解年轻人在面临新环境时的焦虑心理,以此来推进项目。
理解组织及文化情境
不管在何种情况下,HR需要了解公司文化,以弄清人们的表达方式以及接受程度。HR部门的资料可以查询,不过,我们也可以自行测试,看看人们对与任务相关的“自我爆料”行为作何反应。另外,你还可以寻找一些线索,例如通过目光交流解读对方的反应,或观察他人有无分享及倾听故事的兴趣。娴熟的自我爆料者善于选择主题、过程以及披露时机,以便进一步达成目标,而不仅仅为了提升人气。
分享的时机
除了完成4个步骤,这份清单可以帮助你决定“自我爆料”的明智时机。
你做了多少自我反省?
A我不做自我反省。
B我参加了许多自我反省的测试,但很少获得别人的反馈。
C我完成了大量的自我评估测试,分数通常与我同事在360度评价中给我的反馈一致
你“自我爆料”的目的是什么?
A我希望展示我的知识面、能力或是获取共鸣。
B我希望与同事拉近关系,以改善工作氛围。
C我希望赢得同事信任,以提升我们的表现。
你泄露的信息都是什么?
A我会为迎合情境而捏造故事。
B我会讲述真实的故事,不管它是否符合当下情境。
C我会讲述适合当下情境的真实故事,而且娓娓道来。
你的同事会与你分享哪些个人信息?
A在工作场合中,无人与我分享个人信息。
B我在工作中结识了一些朋友。我知道他们大量的私生活信息,但并不清楚其他同事的私人情况。
C我的同事会分享私人信息,尤其是当这些故事与任务相关时。
你认识你的同事多久了?
A我们刚刚认识。
B我们之间有过一两次正式会面。
C我们之间至少有一周的正式及非正式讨论,并一同完成一项重要任务。
测试答案:
如果你的答案多数为A,你或许应该保持沉默。
如果你的答案多数为B,你应该继续保持谨慎。
如果你的答案多数为C,大声说出你的故事!
“自我爆料”是有价值的管理工具,但必须明智而审慎地使用。你必须搞清楚,哪些是你不得不分享的故事,以及谁需要倾听这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