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爆发的“抢人大战”,到底意味着什么?
资讯 > 热门 > 正文 1059 北山浮生 北山浮生谈古论今(ID:BSFS_View) 2018-06-11 06:47:59

技术变革带来的严峻形势,也逼得中国不得不进行产业转移和升级。否则,人口衰竭和大面积失业相叠加,泡沫高涨的房市崩盘,就是灾难性的后果。中国也是在与时间赛跑。从去年年中开始的抢人大战,是目前中国最重要...

 
 

技术变革带来的严峻形势,也逼得中国不得不进行产业转移和升级。否则,人口衰竭和大面积失业相叠加,泡沫高涨的房市崩盘,就是灾难性的后果。

 

中国也是在与时间赛跑。
 

从去年年中开始的“抢人大战”,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一个经济现象,如果不是之一的话。

 

“西安一天迁入8000人”、“今年以来已有1334人落户三亚”、“有30万人在申请天津户口的路上”,各种吸引眼球的新闻标题背后,南京、武汉、成都、天津、海南、长沙等20多省区与城市,先后出台力度非常之大的措施吸引人才,送户口、送房补、免费租借办公区……

 

你推出“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就可以完成在线落户”,我把“人才落户门槛降低到中专学历”;你打造“大学生留汉新政2.0版”,我酝酿“鹏城英才计划”,各种抢人新政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

 

\

 

有个关于“抢人大战”的段子很火。  

 

一小伙去西安走亲戚,在火车站被警察拦住,警察问:“你是西安人吗?”  

 

小伙:“不是,我来走亲戚的。” 

 

 警察:“带回派出所,符合亲友投靠落户条件。”  

 

另外一小伙旅游,去西安火车站转车,又被警察拦住,警察问:“你什么学历?” 

 

 小伙:“本科。”  警察手一挥:“带回派出所,办学历落户,火车票钱报销。”  

 

这还没完,一小伙在西安街上闲逛,又碰到了警察,警察问:“你是西安人吗?” 

 

 “好了别闹了,我是本地的。”  

 

警察:“带回派出所,让外地的大学同学来派出所接你,然后同学落户。”

 

现实比段子更魔幻。落户西安根本用不着本科,甚至不用本人过去。大中专学历以上扫码落户,速度快的,户籍卡第二天就快递送上门了。

 

 

别怪西安太凶猛,它也是被逼的。

 

点燃“抢人大战”导火索的始作俑者是武汉。

 

2017年初,时任武汉市委书记的陈一新下车伊始,就放出“5年留下百万大学生”的豪言,开出三副“猛药”:一是零门槛落户(40岁以下大专、本科全要,硕博不限年龄都收);二是年薪给保底(专科4万、本科5万、硕士6万、博士8万);三是住房加保障(大学生买房、租房全8折,全国首创)。

 

为抓落实,武汉专门成立“招才局”,“抢人”被列入“一把手工程”。2017年,武汉落户大学生暴增30万,顿时成大学生最青睐的二线城市。

 

成都一看不甘示弱,一气儿推出“人才新政12条”:面试给补贴(1000块),求职免费住(7天),本科就落户;租住公寓要是满5年,还能以低于入住当年的市场价买下,简直无风险锁定买房收益。

 

这让成都受欢迎程度爆棚,2017年户籍数暴增36万,竟然超过了武汉。

 

这下所有城市都急了:再不动手,人才要被抢光,只剩下人渣了。

 

长沙说:我们这大专能落户!

 

郑州、合肥说:我们这中专就能落户!

 

天津、青岛说:我们这租房就能落户!

 

昆明说:来春城,先落户、再就业!

 

@#¥%……&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

 

十几年前,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中的一段台词,已经成为抢人大战最好的注脚。

\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抢人大战?

 

一个很容易理解的因素是——房地产

 

 

 

也就是说,表面上是抢人,实际上是抢夺人背后的“六个钱包”,使其成为楼市的“接盘侠”。

 

为什么要抢?

 

“接盘侠”正在逐渐变成一种稀缺资源,因此“手快有手慢无”,先行一步能吃肉,落在后面可能连汤都喝不着了。

 

至于“接盘侠”稀缺的原因,就是众多经济学家提到的“人口红利”拐点的问题。

 

《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3年以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16-64岁)的数量始终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从1982年的6.25亿人增至2013年的10.06亿人,从而确保了国民经济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1200万,由此也形成了“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格局。

 

\

 

 

需要注意的是,人口红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适龄的劳动人口,还要考虑相应的受教育水平。由于建国后中国在发展基础教育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参见《教师节特辑:峥嵘岁月宏图起——回顾毛泽东时代的教育》),将一个遍地文盲的国家变成了发展中国家中普及基础教育做得最好的国家,为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受供给规律的支配,劳动力人口的供应量持续上涨,造成了中国长达三十年的劳动力价格偏低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劳动力价格红利”。

 

优质低价的劳动力大军,使得中国成为全世界的“投资洼地”,吸引全世界的资本疯狂涌入,将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然而,16-59周岁的人口规模在2012年出现了首次减少,由前一年的92543万人减至92198万人,减少了345万,此后更是逐年下降——2013年减少244万,2014年减少371万,2015年减少487万,2016年减少349万。这也标志着我国“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与人口红利的衰减。

\

 

 

地产市场,同样要遵循供求规律的支配。只有在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才存在新增房产的刚需,才有房产上涨的基础;有房价上涨的基础,炒房资金才会涌入。

 

人口红利衰减,也就意味着刚需的衰竭。支撑不足,过高的房价泡沫迟早要崩盘。

 

从地方政府的立场上看,肯定是要拼命保住房价,保住房价才能保住GDP,保住GDP才能保财政。

 

在被GDP注水丑闻缠身的天津,政府托市的动机表现得尤为明显。

 

据人才市场现场的几位房产中介介绍,在津无房无工作人员,申请落户成功的话,将落户在人才市场,如果在此期间申请者在天津买房,并落户在自己的房子上,后续就不会再被核查,即使不在天津工作,户口也不会存在被打回原籍的风险。而如果两年后,落户在人才市场的申请者依旧没有落户到房子上,其户籍将被打回原籍。  

 

北方人才市场的工作人员并未否认这一说法,其中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人才市场也没法一直落着你的户,天津历来的政策就是两年清理一次集体户口。” 

 

 前述天津市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的副主任则表示:“我们确实不欢迎炒房,但是也不是说不欢迎买房,天津是有限购政策的,因此,买一套房落户在我们看来,就是愿意在天津发展的一个表现了。买房其实也是一个门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了一套房,家就在这里了,那以后的发展也大多就在这里了。不适用于所有人,但政策肯定是覆盖大多数。”

 

 

可以看出,在天津这个“准一线城市”,“落户与买房”是赤裸裸地捆绑在一起的。

 

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分析,不难解释抢人大战背后的逻辑:

 

由于货币超发,过剩的货币不断流入房地产市场,使得房价不断推升;

 

但是,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大棒,各地纷纷出台了房产限购政策,使得炒房资金无法顺利进入各地房市,因此房价冻结;

 

然而,各地政府由于财政压力,又被迫依赖土地财政。而土地财政能够运转的前提,则是形成“房价上涨造成土地市场的火爆,地价上涨再推动房价上涨”的循环。

 

因此,地方政府有绕开房产限购政策的迫切动机。

 

于是,各地政府不约而同地降低落户政策,本科学历即可以落户,相当于将限购政策架空,使得炒房资金可以顺利进入本地房市托起房价,从而让该城市成为人口红利衰减背景下的“赢家”。

 

以上说法不能算错,人口红利确实在衰减,各地政府出台抢人政策,也确实掺杂着托市的强烈动机。

 

但是,上述分析仍然没有触及到事情的本质。抢人大战的背后,还有更加深层次的趋势性因素。

 

这个趋势性因素是什么呢?

 

那就是人类历史上意义极为重大,影响也极为深远的一次经济重心大转移!

 

中国拥有14亿人口,而全世界发达国家的总人口加到一起也就十亿左右;中国的领土有九百多万平方公里,而且地域差异极大,最发达的北上广深,与发达国家的世界级都市相比也不遑多让;然而中西部仍然存在广大经济不发达地区。

 

中国的复杂性前所未有,将中国理解为一个国家是有失偏颇的,它更像是一个“缩小版的世界”。

\

 

中国各省替换为GDP相当的国家

 

由于中国实行统一的法律,讲相同的语言,使用统一的货币,采用统筹的货币政策,各省之间也不存在“关税”或其他歧视性贸易政策,这是一个14亿人口规模的、近乎理想的“自由贸易体系”。

 

在“自由贸易体系”下,经济要素会向回报率更高的地区流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回顾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经济史,经济中心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上升,其综合成本也就不断升高,因此资本和技术就会向成本更低的边缘地区流动,形成“中心——边缘”的工业化转移浪潮。

 

在英国开启“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英国国内空间狭小,资源匮乏,人口数量也很有限,可以说除了资本过剩,什么都缺。因此英国并没有把“世界工厂”这一头衔保持多久,资本不断流向与英国进行自由贸易的法国、德国、美国等综合成本更低的地区。这一轮工业化转移浪潮,造成了世界霸权和经济实力的不平衡性,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

 

二战之后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发达国家再次遭遇发展瓶颈,于是向综合成本更低的亚洲国家流动,形成了第二轮大规模工业化转移浪潮。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融入了世界自由贸易圈,也正是在这一轮大转移中抓住机会趁势而起,成为“世界工厂”。

 

前两轮工业化转移浪潮存在一个显著的特征:所谓的工业化转移,几乎都是发生在距离海岸线三百公里以内的“沿海经济带”。即使有所例外,那也是在与海洋有水运航道连接的地区,实际上与沿海是同一性质,比如美国的“五大湖区”。

\

 

沿海发达,内陆落后,绝大多数人口分布在沿海地区,不仅中国如此,这是世界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海权国家能支配全世界的现实基础。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达地区,都在美国舰队的射程之内,因此美国“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至于美国舰队威胁不到的那些地区,也是经济落后,美国看不上的鸟不拉屎地区(阿富汗除外)。

 

如果回顾历史,你会进一步发现,除了中国以及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一些贸易城市以外,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存在过其他远离海洋的经济发达地区。

 

中国人历史记忆中的大陆帝国,远离海洋的繁华超级都市长安洛阳,其实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例外。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巨大的反差呢?

 

 

海运无需进行大规模基建,只要建设港口就够了。因此,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地区间的绝大多数经济交流都是依托海运,这在“地包海”的欧洲尤为明显。

 

然而,在不依赖海运的情况下,古代中国居然变成了全球经济中心。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大统一的国家形态,是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源。

 

在《从这座城,我读到了中国五千年的兴衰史……》这篇文章中,北山曾经提到过,天然河流以及人工运河形成的内河航运网络,是支持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早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出于经济发展和军事的需要,纷纷开凿运河。

\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开启了“全国一盘棋”式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河。除了开凿运河之外,还修建了遍布全国的“秦驰道”,相当于那个时代的高速公路网。相对于现在的“铁公基”,古代则是“运(河)公基“,从此华夏文明就带有了”基建狂魔“的基因。

 

在每一个强盛朝代的背后,无不是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高潮。运河需要疏浚,天然河道需要治理,道路需要维护,只有强盛的中央集权国家,才能支撑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持续不断的基建带来的红利也是丰厚的。发达的交通使得中国的物流成本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低得多,国内各种经济要素流动通畅,经济发达,人口繁盛。

\

 

中国内陆经济发达的状况,也仅仅维持到“安史之乱”。唐末黄巢攻陷长安后烧杀掳掠,更使得关中地区永久性衰落。在此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沿海地区,“陆上丝绸之路”中断,海洋经济带崛起。

 

长期的对外贸易以及运河漕运,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版图,中国的重要经济带几乎全部分布于沿海以及沿大运河沿线,使得中国拥有一个大陆国家的“头脑”,却长了海洋国家的“身体”。国家的生命线严重依靠运河漕运,成为中国明显的致命缺陷。这就使得海权强国轻易击败并控制中国成为可能。

 

 

中国经济结构的脆弱性,在倭寇入侵的时代已经严重暴露,但是明清更替使得统治者忽视了这一缺陷,此后还变得越发严重。

\

倭寇骚扰地区示意图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炮舰就是封锁了京杭大运河漕运,使得京师赖以生存的补给中断,所以清廷才匆忙议和。这体现了清政府的腐朽和脆弱,也体现出中国的经济带和政治中心几乎全部分布在沿海地区。因此在国门上架起炮舰,这个偌大的帝国就只能匍匐在海权霸主脚下。

 

由于中国存在内陆经济中心的辉煌历史,因此中国人的发自内心地认为,内陆落后于沿海是不自然的,建设内陆地区是合乎情理的举动。特别是面临海权国家威胁的时候,中国人还会想方设法将经济重心向内陆转移,比如毛泽东时代的“大三线建设”。

\

三线建设示意图

 

由于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长了一颗“大陆国家”的心,尽管也形成了沿海发达内陆落后的经济版图,但始终坚持不懈地发展内陆,不惜投入万亿进行中西部大开发,努力做到身心合一。

 

然而,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其他国家则根深蒂固地认为,沿海发达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天然正义”。即使内陆与沿海地区建设了交通线,也不过是方便内陆地区的人口和资源向沿海流动而已,绝对不会有动力大力建设内陆地区。

 

美国形成东西部沿海与内陆地区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逐渐撕裂为针锋相对的“两个美国”,正是这一经济发展趋势在政治上的深刻反映。

\

 

2000年大选地图

\

 

2012年大选地图

\

 

2016年大选地图

 

特朗普当选,英国脱欧,加泰罗尼亚闹独立,现象千差万别,实际上都是世界经济沿海和内地发展不平衡,双方利益渐行渐远的产物。

 

世界经济在2007年达到“历史性大顶”,这说明全世界的沿海经济带,能开发的基本都已经开发完毕,而内陆大部分地区依然在沉睡。

 

形势再这么恶化下去,迟早是要出大问题的,等着天下大乱吧!

 

要想继续获得经济发展空间,除了技术创新之外,就只有一条路——向内陆发展,激活沉睡的内陆经济人口!

 

历史上,实现内陆与沿海共同发展的唯有中国。未来,世界实现内陆与沿海的均衡,也只有依赖中国的引领。

 

建国后,中国一直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坚持不懈地进行全国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自2008年之后,交通基建进一步提速。如今,“八横八纵”的全国性高铁网络已经基本成型。

 

\

 

中国的基建投资曾引发无数批评质疑,特别是高铁建设,曾经引发无数公知的口诛笔伐。

 

现如今,看似不符合“比较优势”的愚蠢举动,已经开始迎来巨大的回报。

 

基建的完善以及持续不断的中西部投资,填平了内陆经济发展的壕沟,激活了中国的中西部增长空间,使其成为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更为有利的承接工业化转移的地区。

 

中国的超大人口规模,也使得发达地区的人口聚集,很快就达到当地自然资源的承载极限。北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水资源限制成为一个刚性约束,即使是南水北调也难以填补需求,限制人口流入成为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一方面内陆地区需要发展,另一方面沿海地区的承载超负荷,再加上中国政府坚持不懈的推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宏观政策,多重因素叠加,使得中国的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遭遇瓶颈之后,纷纷向内陆转移,从而打破了工业化转移浪潮仅仅发生在沿海经济带之间的历史规律。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随着这些年相关投资纷纷落地,中国的中西部发展,也获得了更大的增长动力和想象空间。

 

参见上图,出台抢人政策的城市,其中的主流都是高铁网络中的中西部枢纽城市,相关经济要素正在向这些枢纽城市聚集,从而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经济增长点。

 

当政策、资金、配套设施都不缺的时候,人才的缺乏,就成为制约这些城市发展的瓶颈。于是,抢人大战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从地方政府官员的角度出发,可能仅仅是出于给房地产市场托市的考虑而已;

 

在上述浅层动机的背后,中国的工业化转移浪潮打破两百多年以来“从沿海到沿海”的历史规律,开启了全球经济带从海权向陆权转移的“千年大计”,才是“抢人大战”所反映出来的深层逻辑。

 

经济的平衡发展,是实现政治平等的基础。要想结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做到的是带领不同地区共同富裕。如果不能缩小沿海和内地的差距,实现各个地区平衡发展,一切美好的许诺都成为一句空话。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曙光,就蕴藏在“抢人大战”之中。

 

中国不仅仅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继承,更是结合了华夏文明特有的发展逻辑,为全球发展探索了出全新的更加合理的发展方向,这是“抢人大战”背后蕴含的历史意义。

 

至于前文提到的人口红利拐点造成的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不存在的。

 

在AI即将大规模应用,从金融法律到快递员纷纷要失业的明天,大量富余人口才是需要头疼的问题。

 

 

2000年,高盛在纽约总部的美国现金股票交易柜台雇佣了600名交易员。但今天,这里只剩下两名交易员“留守空房”。

 

瑞银在裁员路上也没有落后,这是8年前瑞银集团的交易大厅:

\

 

现在的交易大厅却成了这个样子:

\

 

高盛、瑞银的交易员被替代的经历,只是全球金融公司的一个缩影。

 

用更高的科技取代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人工劳动,这一趋势几乎在所有行业中蔓延,估计在两三年后,交易大厅就可以改成室内羽毛球场了。

 

下图展示的是一个AI瓦工机器人工作的情景:

\

 

这个名叫Hadrain X的机器人可以处理不同大小,不同规格的砖块,也可以高速切割、研磨砖块。

\

 

根据伦敦工程巨头梅斯的研究,未来20年内,三分之一的建造作业将被机器人和技术替代,后者将取代英国60万建筑工人职位。

 

德勤最新开发的财务机器人,一个机器人可以顶替15个财务人员的工作,而且可以每周24小时*7日的工作。

 

对于特定的36万小时的人力工作,财务机器人只需几秒就能完成!

 

荷兰的ING银行宣布了一个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省下近9亿欧元的“数码转换”计划。而计划的内容就是:先砍掉5800名员工,占员工总数13%;未来再视情况让另外1200名员工转职或是裁掉。

 

无独有偶,德国商业银行也宣布,到 2020年他们将会将银行中 80%的工作都数码化、自动化,最终将会裁掉 9600名员工。

 

花旗预计,2015——2025这十年间欧美银行将裁员30%,数量最多达到170万人。

 

昨天那篇《共享单车还会卷土重来吗?》发出后,不少留言对于无人配送车还感到不可思议,还是看看下面这个视频,了解一下现实。

 

技术变革带来的严峻形势,也逼得中国不得不进行产业转移和升级。否则,人口衰竭和大面积失业相叠加,泡沫高涨的房市崩盘,就是灾难性的后果。

 

中国也是在与时间赛跑。

 

在变革越来越快速、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未来,无论是个人、城市还是国家,都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可能。

 


 

推荐阅读
推荐专家 更多>
  •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 创建市场导向的流程型研发组织》 《研发质量管理》 《研发人员的考核与激励》 《从样品走向量产》 《产品研发体系构建与模板详解》 流程管理与产品管理系列: 《流程体系规划与流程设计实战》 《产品战略规划与路标管理》 《市场驱动的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成功的产品经理》管理系列: 《从技术走向管理》 《研发人员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职业化:
    1.《职场高效工作技能训练》
    2.《办公室工作规范与技巧训练》
    3.《行政文秘综合技能提升训练》
    4.《职场礼仪与沟通技能提升训练》
    5.《时间管理与工作效能提升训练》
    6.《高效会议管理》
    7.《高效沟通训练》
    公文写作:
    8.《职场写作力提升训练》
    9.《金字塔思维与公文写作训练》
    10.《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训练
  •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推荐课程 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