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能力本位的人力资源评价标准
知识库 > 战略规划 > 正文 921 北京日报 2015-05-13 09:29:30

标准关乎导向。树立以用为本的价值观,建立能力本位的评价标准,助力技能型人才成长,当务之急是完善能力评价体系,赋予技术技能应有的价值。让技能和技术,与学识和学术一样,下可安身立命,上可建功立业,才能...

\

标准关乎导向。树立“以用为本”的价值观,建立“能力本位”的评价标准,助力“技能型”人才成长,当务之急是完善能力评价体系,赋予技术技能应有的价值。让技能和技术,与学识和学术一样,下可安身立命,上可建功立业,才能真正涵养出“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求职季接近尾声,高考季即将来临。读什么学校有前途,选什么专业好就业,是无数学子及其家长最关注的事。其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趋势,就是大家对一纸文凭的追捧正逐步退烧,对是否能掌握一技之长的关注正越来越多。10日,李克强总理为“职业教育活动周”作出重要批示,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
 
我们常说,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技术技能之所以可贵,源自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我们既要从“低端制造”向“精品制造”转型升级,也要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这一背景下,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全社会有必要为职业教育发展提振信心、鼓舞士气,更有必要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长期以来,职业技能教育陷入“说起来重要、选择起来次要”的尴尬,反映出社会上对学历和能力的认识仍存误区。个人学识能力不是一碗清水,难以一眼望到底,以具象和量化的学历学位加以评判也是必要的。但学历学位不说明全部。“面子”与“里子”应当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没有真才实学、扎实能力做底色,再厚的学历证明也会在工作实践中黯然无光。时下,不少单位无视能力,唯文凭取人,而且门槛不断提高,将很多人硬生生地挡在门外,正是陷入了“唯学历论”的误区,认为只要看到文凭,能力就有保证。这股风气不扭转,必将导致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助长“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
 
标准关乎导向。之所以社会上很多人不管好赖都要混个学历文凭,根源在于社会评价体系这把标尺没有校准。就社会评价而言,本科硕博还是高于专科职校,“985”、“211”成为职场门槛,“蓝翔技校”是大众调笑的对象。看招生制度,重点院校“掐尖”,职业院校“收尾”,学技术往往沦为落榜生的无奈选择;看升学深造,普通教育从本科到博士一路畅通,而高职就已是技校生学历的天花板;再看未来发展,从薪资福利到职务职称,技工技师的获得感明显不足。反观制造业强国德国,优秀技师收入跟科学家持平,争考建筑大师招收的学徒,比上大学还难。看清能力评价体系的差距,制造水平的差距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助力“技能型”人才成长,当务之急是完善能力评价体系,赋予技术技能应有的价值。让技能和技术,与学识和学术一样,下可安身立命,上可建功立业,才能真正涵养出“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当然,树立“以用为本”的价值观,建立“能力本位”的评价标准,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从长远看,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比如,既有的体制下,高等院校毕业生似乎天然对应着人才市场,职业院校毕业生则被对应到劳动力市场,二者各成一体、泾渭分明,反映出一种僵化过时的人才管理思路,没有培育起现代的人力资源理念。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在顶层设计的未来改革中,亟须打破体制机制束缚,打通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才能“不拘一格”识才选才,令各类人才各显其能、各尽其用。
 
今日之中国,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不论是金领白领,还是蓝领灰领,都是中国梦的践行者。不论大学出来的,技校出来的,都要给予贡献智慧的舞台、施展才华的空间。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才能让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各类人才成长兴业的沃土,形成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局面。
 
推荐阅读
往期活动 更多>
推荐专家 更多>
  •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 创建市场导向的流程型研发组织》 《研发质量管理》 《研发人员的考核与激励》 《从样品走向量产》 《产品研发体系构建与模板详解》 流程管理与产品管理系列: 《流程体系规划与流程设计实战》 《产品战略规划与路标管理》 《市场驱动的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成功的产品经理》管理系列: 《从技术走向管理》 《研发人员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职业化:
    1.《职场高效工作技能训练》
    2.《办公室工作规范与技巧训练》
    3.《行政文秘综合技能提升训练》
    4.《职场礼仪与沟通技能提升训练》
    5.《时间管理与工作效能提升训练》
    6.《高效会议管理》
    7.《高效沟通训练》
    公文写作:
    8.《职场写作力提升训练》
    9.《金字塔思维与公文写作训练》
    10.《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训练
  •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推荐课程 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