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在桌子上打架”的整舍难题
知识库 > 组织管理 > 正文 898 2012-04-04 12:52:07

并购是企业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如果企业完全出于市场行为,并购的目的就是通过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实现财富与价值的增加。所谓协同效应就是通常所说的1+1>2效应,即并购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总体效...

并购是企业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如果企业完全出于市场行为,并购的目的就是通过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实现财富与价值的增加。所谓协同效应就是通常所说的1+1>2效应,即并购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总体效益之和。对于并购的企业来说,并购发生法律效力后,该项并购活动即告一段落。但这并不保证并购企业必然产生协同效应,企业只有在并购后加强资源整合,尤其是人力资源整合,才有可能成功。

一、企业并购后人力资源整合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先看两则案例:


案例1、1987年,台湾宏基电脑公司收购了美国生产微型电脑的康点公司 ( Counter Point),但此后3年累积亏损5亿美元。到1989年,宏基公司只好撤资告终。其失败的真正原因就是"人力资源整合策略"出现了故障。无论收购前后,康点公司均发生了人才断层危机,而宏基公司又缺乏国际企业管理人才,无法派员填补此成长的缺口,加上康点公司研究人员流失严重,无奈,宏基被迫宣告并购失败。


案例2、1998年9月,合肥荣事达集团公司正式兼并重庆洗衣机总厂。经过不到两年的经营,在重庆地区,两家的"荣事达"与"三峡"品牌市场占有率由40%上升至70%以上,平均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增长82.57%。探究其成功之路,无不得益于兼并后荣事达集团的有效人力资源整合管理。兼并之初,集团不减人员、不动班子,承担全部员工、保留原厂级领导职位,集团只派3人出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和财务总监助理。并决定把当年利润用于增加员工工资和奖励管理者。一段时期后,组建了新班子,并由新班子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机构改革,新机构将原来的16个处室、3个车间调整为6处1室、4个车间,精减中层和机关管理人员63人。这些措施把荣事达引上了成功之路。


现代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尤其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企业并购中,如何整合并购双方的人才是并购企业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对比两则企业并购的成败案例,我们可以说,企业并购是否真正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整合双方企业的人力资源。


二、企业并购后人力资源整合管理的实施


(一)界面领导小组


并购后,双方管理很容易构筑敌意,即出现了所谓的界面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需要收购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具备有韧性的和启发式的领导艺术。如果界面的处理过于草率,缺乏权威,两个企业的操作管理者"在桌子上打架",结果必然是部门之间矛盾重重。因此,并购企业需要单独组建一个界面领导小组。


小组成员由兼并企业选派的主持工作的管理人员、部分被兼并企业员工以及从社会上聘请的企业人事管理专家组成。该执行机构直接向兼并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负责,组织、策划和领导人力资源整合管理的全部运作过程。对其职责权力范围给予明确界定,以便今后开展工作。当人力资源整合管理全部完成以后,这一执行机构即宣告解散。


(二)稳定人力资源政策


并购后被并购企业常常出现人才流失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某些人员担心新环境下的适应性问题,以向外流动来躲避因两种企业制度在整合时产生的摩擦而引起的对抗。经营不善的被并购企业在控制权转移后,可能使其部分员工产生消极的或不正确的心理预期,管理者担心收购后公司的补偿会减少、权力会丧失等。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忧虑与担心必然会引起人才大量流失,而人才、稳定人才从而整合人才以减少因并购而引起的人员震荡,就成为人力资源整合管理的首要问题。


1、并购企业要明确对人才的态度。


并购企业对人才的态度将会影响目标企业职员的去留。如果并购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企业人员将会感觉到继续发展机会的存在,自然愿意留任。荣事达集团公司兼并重庆洗衣机总厂后,宣告不减人员、不动班子,承担全部债务,保留原厂级领导职位,该政策就是一种有效措施。既实现了平滑过渡又留住了关键人才。


2、并购企业还应采取实质性的激励措施。


若有更好的任用条件,目标企业人才必然愿意留任。因此,详细的人才留任激励措施,常常成为收购协商中,并购双方关注的焦点。荣事达兼并重庆洗衣机总厂时,就决定把当年利润用于增加员工工资和奖励管理者。这一措施不仅留住了人才,还激发了所有的职职工的积极性的革新精神,有效地开发了沉淀的人力资源。


(三)主管人员的选派


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实现有效控制的最直接、最可靠办法,就是从本企业选派既具有专业经营管理才能又忠诚于最高管理层的管理人员,前往被并购企业担任主管。这要求被选派的人员具有较高管理素质,能取得各方面信任。否则会给被并购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许多不良后果,比如,企业原有人才流失,固定客户关系减少等。
在跨行业并购的情况下,如果并购方对被并购企业的业务不很熟悉,并购方也可以考虑留用原企业主管,而通过各种报表及时掌握该组织的经营状况,进行间接的控制。
要注意的是选派人员到目标企业作主管,不应在并购后立即实施,应有一个适应性过渡期。案例2中的荣事达,开始只派了3人出任目标企业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和财务总监助理,并未派出主管。这也是荣事达成功并购的一个因素。


(四)加强沟通


在留住目标企业员工后,并购企业应考虑加强并购双方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并购后双方的员工都会有一些顾虑,如并购企业员工怕失去原有位置的情绪,目标企业员工怕受歧视,当"二等公民"的自卑感。此时,沟通便成为一种解决员工思想问题、提高士气的重要方式。


为了避免员工抗拒收购,并购企业应安排一系列员工沟通会议,让员工清楚整个并购的大致情形,如股权的变化、未来的经营方向等。事实上,要发挥相互整合效果,一定要对其内部人员的特性有相当的了解,并取得他们的认同。对于可用之才,应赋予比以前更重的职责。


(五)人力资源整顿


在充分的沟通并了解目标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后,并购企业可制定原有人员的留任政策,调整人员,以提高经营绩效。但在并购完成后不要急于调整,而要经过一段熟悉和了解,根据职工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再定机构、定岗位、定人员,并通过考核,适才适所。这种方法既能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能量与作用,又能增强职工的竞争意识与紧迫感,进而挖掘人力资源潜能,实现并购双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优化组织。在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方面,案例2的荣事达集团公司做得很成功。另一个成功典范就是太原刚玉集团并购太原市砂布厂案。并购后,刚玉集团实施了"平滑过渡、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方法,集团领导亲自到砂布厂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在对砂布厂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后,调整了职能科室,通过考核重新确定了领导班子和管理人员,使砂布厂很快起死回生。


如果说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管理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的话,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管理则是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所在。当然,企业并购后的管理是个复杂过程,有效的人力资源整合管理又并不必然保证企业并购能成功;但无效的人力资源整合管理必然导致并购失败。

推荐阅读
往期活动 更多>
推荐专家 更多>
  •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 创建市场导向的流程型研发组织》 《研发质量管理》 《研发人员的考核与激励》 《从样品走向量产》 《产品研发体系构建与模板详解》 流程管理与产品管理系列: 《流程体系规划与流程设计实战》 《产品战略规划与路标管理》 《市场驱动的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成功的产品经理》管理系列: 《从技术走向管理》 《研发人员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职业化:
    1.《职场高效工作技能训练》
    2.《办公室工作规范与技巧训练》
    3.《行政文秘综合技能提升训练》
    4.《职场礼仪与沟通技能提升训练》
    5.《时间管理与工作效能提升训练》
    6.《高效会议管理》
    7.《高效沟通训练》
    公文写作:
    8.《职场写作力提升训练》
    9.《金字塔思维与公文写作训练》
    10.《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训练
  •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推荐课程 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