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研究
我们做了一个研究,这个研究的背景我简单说一下。中国劳动力市场失业的问题很突出,劳动力市场的失业中国有三个问题:第一,摩擦性事业;第二,结构性失业;第三,劳动力市场歧视的问题。
这个结论怎么得指出的呢?自然失业率就是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它怎么影响中国的失业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文献的角度来函,北美和欧洲的研究发现在劳动力市场中摩擦性失业是很大的问题,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中介非常发达,大量的研究并不是很关注对就业的促进,换句话说,它的问题并不是严重。我们关心有三个问题:第一,中国中介在就求匹配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第二,中介对就业的影响是什么;第三,影响中介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们做了15个报告,分了3大部分。
我把结论跟大家分享一下,四个结论:第一,劳动力市场的工作匹配方式在中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劳动力市场分为四个阶段:从70年代到80年代是初步阶段,80年代以后是一个阶段,90年代跟着中国经济的变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发展,从2000年后进一步开放和竞争。北京的公共就业中介组织调查发现,这是我们原来没有感受大的,这次调查非常有意思,北京的外地求职者占了57.7%,本地求职者占42.3%,个人工作搜集渠道的变化,五年前和五年后变化也很大,最大的变化是网络在中国工作搜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上升了14.5%.最大的下降是传统的招聘方式。
第二,中介通过信息发挥着就业促进作用。摩擦性失业是中国失业的主要问题,目前16-24岁没有工作的失业者占了70%,大部分都是短期的,一年以上的失业非常低。就业信息是中国现在很大的问题,访问公共就业组织仍然是获取信息的重要的渠道。这个是三类人群,青年失业、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都提出了就业信息缺乏的问题。最有效的帮助,亲友占的比较大,信息渠道职业中介机构还是第一位的,亲友、报纸,社会招聘会和网站。
不同中介对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影响。教育程度高的人用网站现代的招聘手段比较多,初中以下只有3.6%,大学本科是64.3%.公共服务组织和职业介绍机构教育程度低的人比较多。劳动派遣这方面也是困难群体用的比较多。失业的者认为公共就业机构和社会关系对找工作最为有效,失业群体很依赖于公共就业服务组织。
六大因素是中国中介对就业促进的作用:第一,有相当就业者没有使用过就业中介机构。通过了解发现,50%以上的人没有使用过中介,中国就业匹配中中介发挥的作用还是有限的。为什么有限?公共就业组织不能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中介本身发展比较落后,这是很大的问题。第二,招聘信息少,更新迟、反馈慢。目前中国中介信息发布非常落后,到现在也没有国家信息统计发布的制度,每个单位在招聘职位信息中很随意,没有国家专门做这种统计。这个信息发布以后新非常慢。在职人员调查,大家找工作第一是社会网络,校园招聘会,就业的中介网站。大学生基本上是校园招聘会,其他的没有什么效果。近五年职位招聘信息25.45%的人仍然通过家人、亲戚朋友、熟人、老乡,与五年前26%的比例变化大。
第三,公共就业服务组织的宣传不够。中国的公共就业服务组织没有多少人知道,大部分都是通过路过看到,或者存档案,交保险的时候才知道。黑中介的滋生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大家缺少公众认知度。第四,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问题;第五,中国的中介信用问题突出;第六,法律法规的问题。
中国现在中介的问题和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关系,我们的平台建设,包括职位分类、职位空缺的调查统计。第二,就业需求信息是核心。所有的大学都不去研究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本身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教育部现在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强调学历之外,还要强调做人力资源的经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