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是稻盛和夫先生根据他的人生和工作的经历和思考,跟读者分享了他的劳动观。工作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占用的时间比例最大;而我们也在工作中收获了很多。然而,现在许多人都忘记了思...
《干法》是稻盛和夫先生根据他的人生和工作的经历和思考,跟读者分享了他的劳动观。工作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占用的时间比例最大;而我们也在工作中收获了很多。然而,现在许多人都忘记了思考劳动和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对劳动和工作的热情也大大降低,认为那只是生存的需要。因此,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成为一个事关重大的社会课题。
在《干法》一书中,稻盛和夫先生首先分享了他眼中的工作的意义。工作是医治百病的“良药”,可以磨练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心志。了解了工作的意义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开展工作呢?稻盛和夫告诉我们,首先我们要爱上自己的工作。有了对工作的痴迷,我们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在开展工作之前,我们要树立“高目标”。抱着必须实现这个目标的新年,将“高目标”内化成为我们的潜意识,我们才有动力支持我们持续不断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以百米赛跑的速度不懈奔跑,最终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要丢掉感性的烦恼,认识到困难不是终点,我们要以困难为新的起点,垂直攀登。同时,稻盛和夫告诉我们,要抱着执着的追求完美的信念,因为成败可能取决于最后百分之一的努力。同时我们要存在问题意识,时刻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积累每一个小的进步,每一个微不足道的创新。蓄积我们的热情,尽我们所有的努力,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我们就可以在人生、工作中取得美满的结果。
徐家骏先生在分享他在华为工作、成长的十年中,将稻盛和夫在《干法》中提到的思想生动的体现了出来,同时也引起我的共鸣。在钧瑶工作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干法》中学习到的思想让我也对自己的工作和人生有了一些思考和感悟。
首先,对于工作的意义,徐家骏是这样认识的。过去的他自己是一个愤青,经常抱怨自己经历的不顺心的事情。工作后他认识到抱怨无济于事。世上没有那么多完美的事。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们能做的只有改变不满的自己,改变让我们不满的现状。通过工作,我们可以面对、解决问题。这与稻盛和夫的观点不谋而合。首先,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我们不能一直背负因为不顺而带来的烦恼。相反,放下才能承担,我们要抛掉感性的烦恼,开始新的旅程。我们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比如CC一再碰壁,比如等不到候选人的简历,比如不能成功的说服候选人……我们可以抱怨,只是抱怨永远不能解决让我们不愉快的现状。我们只有更努力的工作,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稻盛和夫认为我们应该爱上我们的工作,在我们的工作中找到乐趣,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到工作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豪。徐家骏的经历也正是如此。当email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她和工作伙伴不懈尝试,最终找到症结所在,解决了问题。这种快乐“是工作本身带来的,不需要别人表扬,甚至不需要别人知道。”当我们可以体会到工作带来的乐趣时,我们就不可能不热爱自己的工作。这样的体会我们在钧瑶也有感受。每天早上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邮箱,如果里面有候选人的回复,特别是回复的简历,我们就精神抖擞,满心喜悦。我们用一颗容易被感动的心去感受工作,这样的感动就会给工作注入新的能量。
徐家骏也和稻盛和夫一样,认为成功源自于一点一滴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我们认真、愚直、诚实的工作,我们就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当徐家骏和同事一起研发SPES时,他们在没人、没技术、没积累的情况下,完全凭借他们自己的坚定执着的信念、一腔热情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才成功的研发出他们自己的产品,将别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我们在工作中,也需要这样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想要成功的推出一个候选人,拿到客户公司的offer,并不是容易的事。这个过程会很长。我们只有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成功。例如,我们在经历了数次失败的CC后,终于成功联系到一个候选人时,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们需要向候选人介绍这个职位,需要说服他让他相信这个职位是适合他发展的。这样的说服过程就可能延续很长时间,如果我们中途放弃,不能持续不断的付出努力,我们之前的CC寻访的努力和说服他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白费了。当我们成功说服候选人考虑这个机会后,我们又要让客户公司相信这个候选人很有可能是他们寻找的人才。确定两方都愿意相互接触后,我们需要给面试人做辅导,让他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正确应对面试。一轮轮的面试结束成功结束后,我们才能拿到offer。这并不是我们工作的结束,我们还要保证候选人能顺利离职,适应客户公司的工作环境和要求。这个过程通常时间都不短。在里面的任何一个环节,我们掉以轻心,没有付出努力,我们之前的工作都白费了。因此,持续不断的努力在我们的工作中尤为重要。
稻盛和夫启示我们,严酷可以磨练人。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往往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度过,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在这样的克服苦难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得到最扎实的锻炼和最大程度的提高。正如徐家骏所说,面对苦难时,当真的感到“殚精竭虑”、“痛苦不堪”的时候,“自己在感觉严重受挑战、整天闹心痛苦的工作阶段,往往是自己能力和心态进步比较快的阶段,而有时候工作一切都已摆平、风平浪静,可以悠哉游哉的时候,半年过去,发现自己一无所获,毫无建树,其实内心深处更加焦虑和痛苦。”徐家骏的经历形象的解释了稻盛和夫对严酷的见地。我们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苦难,特别是在我们还没有掌握到技巧和要领的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分享我们工作的经历,不管是失败的CC,还是不成功的说服。或许一开始会因为这些失败而产生挫败感,但我们也确实感受到在这些失败中我们的成长。我们在跟同事和前辈交流的过程中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我们在倾听别人的经历中学习经验。正是这些失败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学习要领、去完善自我。因此,我们遇到的苦难不是我们努力的终点,而是一个机会,一个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善的机会;是一种动力,激励我们不断学习。这些苦难成为我们前进的新的起点,我们在经历了种种失败后取得更大的进步。正如徐家骏所说的,“成功人士就是经常成功地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士。”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态和技能都得到提升,人格得到升华,灵魂得以磨练。我们要善于利用困境,把握其中的机会,在苦难中成长。
稻盛和夫认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因此我们要用将来时来衡量我们的能力。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的能力,我们就可以用更高的能力实现现在所实现不了的目标,也就是稻盛和夫所说的设定高目标。徐家骏的经历也验证了人的潜能确实是无限的。在他初进华为,没有ERP,ORALCE系统操作经验的时候,他凭借自己的坚持,最终解决了系统出现的问题。我们自己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人的潜力和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当我们初进钧瑶,我们也不会想到我们能打CC,我们能操作人才和只能的配对。工作虽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回想之前,依旧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又很多的目标,包括每天的电话量,每周的推荐报告数量,每月的offer成功数量,等等。这些目标的设立都是总结之前的工作经验的结果。我不能说实现这些目标没有难度,相反,我们需要持续的工作才能够完全实现这些目标。这就是稻盛和夫所说的高目标了。我们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使我们能够实现这些目标。
对《干法》的学习让我们领会了工作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明白了如何充满激情的工作,使人生和工作开花结果。徐家骏对他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总结,很好的印证了稻盛和夫关于如何正确的工作的观点。我们在钧瑶工作的这些时间里,我们也对工作有了更实际更深刻的思考。如果我们能将稻盛和夫的观点落实在我们的工作中,相信我们能够很快体会到工作带来的无穷动力和乐趣。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