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曹操就是疑心太重,配合周瑜与诸葛亮搞了个火烧赤壁出来。前阵子还被吴宇森拍出了个不伦不类的陆地版《赤壁》的电影,在我看来,真是鸡肋。
很多企业与HR也在商讨,“背景调查”到底有没有用?我经历了无数次的背景调查后,也成了“背景调查”无用论的拥戴者,而且还带着声嘶力竭的反对声音——乐此不彼!
后来,我发现,这与我薪酬有关。因为公司有比较严格的
绩效考核。招聘到位率里还有一个招聘周期要考核。背景调查经常会把一些原本已经通过终试的人刷了下来。这很痛苦、很悲伤、很遗憾啊!当然也很庆幸!
你想吧,经过“九牛二虎”、“坑蒙拐骗”、“不择手段”弄过来的人,最后又倒在了你的面前……是件多痛苦的事。另外就是完不成目标,
绩效考核要扣分,然后被扣钱,无法评优,奖金变少等好多事,至少被“背景调查”搞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
再加上背景调查的难度(有做过背景调查的朋友应该知道),打电话给一个公司要找好几个人,最后得到的是人事部某个HR冷冷的声音:你找他有什么事吧?想做什么?为什么要查他?我现在很忙,帮不到你!我不了解这个人,不认识!……做背景调查时经常听到的是这样一些不负责任的声音。古语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认为,公司的兴亡,也和你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做HR的人,背景调查也是双向的。
记得一次调查一个公司的财务副总,是一家外企。电话打到前台,然后转,前台极其有礼貌,声音甜美,让我心花怒放。但转到人力资源部时,接电话的一位女士,则让我怒气冲天。
过程如下:
本人:您好,是某某公司人力资源部吧,我这里是某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组,有一个背景调查需要您协助一下的。
女士:你找谁!
本人:您好,是某某公司人力资源部吧,我这里是某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组,有一个背景调查需要您协助一下的。
女士:没空!
“啪”的把电话挂了。我的心有所波动,但为完成工作,依然打了个电话过去。
接电话的依然是这个女士。
本人:你好,我是某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有一个叫某某的,想让你协助做个背景调查。
女士:不认识这个人。
本人:他是你们财务副总,在你们公司做了五年了,是前年走的。能否帮我查查?
女士:不用查了,不认识。
“啪”的一声又把电话挂了。
这一来,我以为是真的不存在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从背景调查的角度看,我招聘的这个人有大问题了。背景调查即可可以得出结论:这个副总在说假话!
但我是个落地才知道反弹的人,对某些事情,我有着极强的韧劲。因为我不相信那样的一个高层还用这么小儿科的话来骗人。于是我再次打通了那家外企人力资源部的电话,依然是找到那位女士。
本人:您好,是某某公司人力资源部吧,我这里是某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组,有一个背景调查需要您协助一下的。
女士:你很烦啊。不是说没这个人吗?
本人:麻烦您帮我查一下,或问一下您身边的同事好吗?可能是因为当时您还没入职吧?
女士:你等等……这一等,足足等了近十分钟,而耳边听到的却是她和其他人说笑的声音。
我有些火气,可是没办法,前台只提供她的分机。我索性就第二天再打个电话过去吧。
本人:您好,是某某公司人力资源部吧,我这里是某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组,有一个背景调查需要您协助一下的。
女士:都说不认识那个人了……(被我打断)
本人:小姐,我们都是同行,您真的有那么忙?!(极其奋怒的声音,据后来同事形容,当时像打雷一样!)
停顿了好一会……
女士:你等等……你查的哪个人,有好多个。我这里看到的,他是个电工,被开除的!我们公司工资是保密的,不方便透露!
招聘是需要讲耐心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也许对很多人来说,应该放弃这个人了!可我一想,好不容易经过层层面试,录用一人。难道又要用到
猎头?好贵啊,要十多万呢!招一个人都要那么多钱,那还要我这个做招聘的人做什么?!
我再次打通那家外企人力资源部的电话,依然是我和那个女士的对话,陈述了利害关系后,她同意找他们经理问问。
最终结果是那个财务副总顺利进入了我当时的公司。并因为他的加盟,公司正在筹备的上市如虎添翼,成功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虽然现在我已经离开那家公司,但和那个副总依然有联系,说起当时的背景调查,我们二人都是感触很深。
背景调查,让企业欢喜让企业忧
当今的社会,很多企业与诚信背道而驰。很多求职者也一样。如果继续下去,这个社会是不健康的,而最终受伤最深的还是我们求职者。
比如对于学历。现在企业很多重能力不重学历。但学历毕竟是通过长久的学习得来的,如果完全不顾,对那些寒窗苦读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确这个社会上,没有上过大学而成功的人大有人在,但读过大学这样的人,成功的会更多!
很多人都说,大企业好混,人际关系搞好了,不做事也可以混个所以然来。我有点同意这个说法。但为何大企业对学历的验证如此情有独钟?其实这也是背景调查的一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一些不诚信的事件。我曾通过学历验证,为公司的裁员,节约了一大笔费用。因为用假学历进公司的人,一律无条件开除。也许有人说这不合法,但对中国而言,不合法的东西多了,合理就好,和谐就好。有很多人骂人事部的人说倒过来说,不是人(部事人)。但既然选择做了人力资源,有时你就得完全站在老板的角度去处理问题,去看问题。因为有时这涉及一个企业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背景调查是把双刃剑
对于个别别有用心的求职者,我们还是要注意的。但也不是所有的职位都需要做背景调查——关键岗位才做。
从我个人的工作经验看,我觉得做背景调查有以下需要注意的:
1、必须要取得被调查人的书面同意。因为有时调查不止关于工作上的东西,还会有个人的隐私问题等。
2、从114或网络上查询公司电话。在114与网络均查无此公司的现象是极少的。如果真有,你则需要考虑一下该候选人。
3、不要过于相信
猎头公司的背景调查。因为前段时间有猎头顾问与候选人合伙骗公司的事件。
4、如有必要,亲自上访。或找更专业的调查公司。
5、做调查前要设置好不录用的标准。如出现诚信方面问题,或被前公司开除等。
这个世界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背景调查时,被调查者有一些不对应也是理所当然的。如工作时间不对应,职位有些出入等。个人认为,一个人的简历如果没有一丝水份,我认为这个人是傻子,在现有中国国情和如今企业的文化中是难以存活的。
背景调查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用人风险
我曾在现在的公司做了一个审计经理的在职背景调查。在职背景调查风险是非常大的。如有丝毫出漏对候选人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公司也会承担一定的损失。
当时我是以一个海外旅游公司的名义进行背景调查的,声称因为当事人有申请海外旅游,有些保险等事宜需要了解。于是趁机了解了薪水及工作方面的事情。调查的结果让我心惊肉跳,被调查者在当时的公司出现过多次工作失误,属于“待业”人员,即等着公司开除拿补偿金的人。
所以说,面试只是一个过程,一个面谈的过程。不管你有多少年经验,阅历多广,你也会有被“骗”的时候,现在的招聘市场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时代。求职者也在全面武装自己,甚至武装到了心脏。那些形式多样的面试,与各种各样的测评对他们而言或许已是小菜一碟。
当今职场,在劳动合同法出来后,真的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尤其在招聘高层时,稍不小心,公司就会有那种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事。
对于背景调查,个人建议同行们应该更热情点,因为背景调查是种双赢的合作。除了职业素养、公司形象外,其它对你所在公司业务也是大有帮助的。你想一下,如果一个在你公司工作的人,乱七八糟,但还说在你们公司是高层。试想,业内间若传一下,说某某公司真差,一个那么差的人也招进来做高层……这不是打咱们HR的脸吗?还影响到以后的人才引进呢!
很多人都说一流的人才是培训起来的。但我现在依旧坚持我的观点,一流人才是招聘进来的!事物都有二面性,企业的文化也不一样。也许背景调查对某些公司真是一无是处,但个人认为,背景调查绝对是一个公司长久健康发展的“稳速器”!
作者:高高,现任职于流行美全国连锁机构,招聘主管,爱好篮球、游泳、登山、看书,坚信:如果对现状不满,要么沉默,要么奋斗,要么去死;我想过成功,也想过失败,但就是没有想过放弃!
来自智联招聘 聘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