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不少企业在招聘时与平时喊的 务实口号很不吻合,缺少对企业自身实际胃口的认知,未重视求职者的现实心理需求研究,一贯只从企业单方角度出发,导致双向选择的变形和失衡。一些人力资源相关工作者并不理解...
当今,不少企业在招聘时与平时喊的 “务实”口号很不吻合,缺少对企业自身“实际胃口”的认知,未重视求职者的“现实心理需求”研究,一贯只从企业单方角度出发,导致“双向选择”的变形和失衡。
一些人力资源相关工作者并不理解和明白:人力资源部的主要功能除了满足企业人才需要,同时也要满足员工需求,且不能让两个利益对立。即HR工作者既要服务于在老板主导下的企业,也要服务于享有基本权益的求职者和受聘者,而非一切都是企业(或老板)单方说了算。
“相互尊重、双向选择、平等协商、互利共赢”是构建和谐团队、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则,是当今和未来所有的HR工作者必须认识并要特别重视的人才理念。
有些企业花费高额成本长期固定在人才市场招聘,但派去招聘现场的招聘代表,严格讲:多数缺招聘资历,基本上是收收简历而已。此况下:跑掉的是一流人才,留下的往往是三流人才。因为这些“招聘代表”一不懂欣赏人才;二不懂考评人才;三无留人才的方法;四无必要的决定权;五缺基本素养。
虽然一些人力资源经理(或总监)受过人力资源培训甚至是系统的学习,但接受更多的是传统的公式化课程,某些授课“讲师”并无足够实战经验和方法,或喜欢套用所谓的某些“成功名人”的腔调,使得不少HR工作者反而被误导了。何况再好的方法也只能参考,不同行业、不同环境、不同老板思想、不同员工素质、不同企业实力等,是无法套用的。但是,有权势者或出名的人放个屁也是香的,弱势者或没名气的人说真话也无人信。这是导致某些人一贯只信专家、学者的根源。
如果HR工作人员能谦虚研究,并从思想和行为上有所改进,便会使“人才难招、人才难留”的状况得以有效改善。下面列举一些常见招聘方的古板思维与霸道考题(并附“否认”理由):
1、“你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业绩好坏)不完全由个人能力决定,好人才还需好平台、好领导、好政策。
2、“你有多大能力,就能得到多少报酬”
无数事实证明:如果企业主导错误,或缺乏相应政策和有效支持,好人才≠好业绩≠好回报。
3、“我不看你的以前,只看你的以后”
过去不代表未来,但一定关联未来。仅有激情与梦想远不够,若无过去的磨练就无更好的未来。
4、“我不看过程,只看结果”
此仅适合看眼前不看后面的人。若无正确指导、有效监督,哪来好结果?出大事后,补救已晚。
5、“你是求职者,应该……”
“求职”为早期错误用词。不存在谁求谁,强调“你是求职者”是对“互选互尊”原则的轻视。
6、“这个应聘者很浮躁……”
有人将追求平等协商或思想个性自由的人说成浮躁。其实,常说他人浮躁的人是因自己很浮躁。
7、“你只说你的优点,请说你的缺点”
销售员会说他的商品不好吗?凡人都有缺点,而企业关注重点是:该人能否填补企业某个空白。
8、“在我们公司,老板永远是对的!”
总统主席也有错也虚心听百姓意见。你的老板永远是对的?若是,其企业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9、“你在之前的企业工作时间不长,稳定性值得怀疑?”
分析:因不守规或不努力而被离职,不可取。因企业不守信或工作严重受障,越真才越会早离。
10、“我们只需擅长销售的总监,管理方面另外有人”
优秀的销售总监,既要懂销售也应懂管理。否则,缺乏相应理解和配套管理的销售定会大打折扣。
11、“做经理的人,要什么话都能听,什么气都能受”
若这样,找痴呆或老油条吧。有能力者,一定是有新思想,敢发表看法,并敢尝试新方法的人。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