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招:别让看家本领看上你专业造就了我们,但是专业有时也限制甚至毁了我们。用江湖一点的话说,就是玩枪的人往往就死在枪下。一些HRD的知识体系很专业,但是不见得比那些半路出家的做得好。如果你不懂得看人、...
第四招:别让看家本领“看”上你
专业造就了我们,但是专业有时也限制甚至毁了我们。用“江湖”一点的话说,就是“玩枪的人往往就死在枪下”。一些HRD的知识体系很专业,但是不见得比那些半路出家的做得好。如果你不懂得看人、招人、用人,那些什么360度考评工具等等专业的东西,你再精通也是“戏子武花枪”。
并且,专业角度出发的人,往往会把自己的模式“传染”给员工。比如,我们都知道,按照专业角度,一个技术开发人员,如果能在企业中不断去深化他专业的技术,那是最好的。但是更多的企业是发现,很多技术人员,干了3、5年,觉得来来去去,总是这个工作,自己也提不高了,也就想换个环境,怎么都留不住。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只是引导他两种模式:一个是“不断深化看家本领”,潜心技术;另一个就是如果这个人有管理才能,我们引导他未来做管理,但公司却长期提供不了职位空缺。另外,很多人都不会觉得“自己没有管理潜能”,只是认为公司不愿意给他机会,于是,累了,就拍屁股走人。你说“很难留住他”,其实,技术人员有时是更加不愿意走的——因为他们多数人到了其它公司,还是干那样的活,还是做不到经理,甚至未必流动了就提了工资。或者,如果新的公司给他加薪500元,但是他离职用一个月重新找工作损失了6000元月薪,1年下来也就扯平了。他心里比你还慌,还迷茫。
你要给他分析,其实,很多方面是可以充实自己的。比如,有些技术人员,看家本领很强,但是沟通概括能力很差,写文档的习惯很差,做项目规划的能力很弱,那么,这些都是他们需要加强,可以加强的地方。我常常告诉技术人员,并帮他们分析,告诉他这些地方你提高了,改变了,你才能走,那样你就不会白浪费在这里积累的一切,因为那样意味着你综合能力更好,而不只是看家本领好,能够谋到更好的职位和薪酬,我不说留他们的话,往往还是很多人留下来了。他其实也明白,财务也不是每天都弄那几个帐目?HR也不是要每天重复招人、培训、考评?每个人多数时间都是在做重复的工作。一个相同职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于“不是在做重复工作”的少数时间,怎么用。你要告诉他,指引他。
我记得我学开车的时候,教练看到我紧张的时刻,总是对我说:你要控制车,不要让车控制你。我们每个职场人员,最可悲的就是让自己的看家本领“看守”了自己。这样,就会等到累的时刻到来,然后换环境,如此不断重复。HR,你以后的招聘工作累不累,也取决于你人招进来之后怎么用,怎么留。
手中无剑,才能心中有剑。
第五招:给员工一个“打包走人”的时间进度表
这个问题也许你听起来更可笑。是的,这是一个“丑陋”的问题。HR不是招人和用人留人的吗?怎么一开始就和员工说打包走人?
可是,不要忘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如果你能用站在员工的立场出发的角度,去和他“约定分手”的时间,总好过突然他给你递交一个辞职信,让你措手不及。我喜欢招那些一开始就说“我可能会在这里干2年”的人。和员工熟悉了,我会去了解他们(特别是核心员工)在公司工作时间的结束点,以及原因。然后,给出我的意见。有时候,你会发现,这成为一种心理契约,真的不到那个时候,他不会走。而那些没有明确时间规划的人,常常突然因为一件影响情绪的事情,就想到走了,哪怕昨天还信誓旦旦的说“今年的目标一定要超额完成,明年一定带着团队再创高峰”。
我最近就自己碰到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新秀想走,部门经理留不住,部门总监也留不住,3天后,辞职表交给我签名。我和她谈,但我没有挽留她,我谈她的优势,弱势。分析在公司和部门中,她这些弱势可以在半年内得到改善,也可以有机会竞选经理(我所在的企业,经理都是要竞选上来的),“假设可能你做经理了,干了半年再走,你以后的起点完全不同。为什么不给自己多一年的时间?你现在出去,也只能是找一个像在这里一样普通的职位。”结果,她收回了辞职信,并和我约定,至少她还会做半年。
我们分析一下,留一个要走的人再做半年,公司会损失吗?这半年,在她完善自我的过程中,也就是为公司创造比以前更多价值的时间。
这半年,她是冲着竞选经理而来的,竞选上了,她还会继续至少干半年,但是,我心理清楚,如果竞选上了,至少她1年内不会走。这样,作为HR,我等于就是很清楚这种优秀员工可能离开的时间。而在她没离开之前,她和公司之间,互相给机会,创造的是双赢。如果她落选了,最后还是离开,那么,这半年,公司也没有任何损失。而每个员工在公司是进是退,就是有机制在规定在运作的。我认为HR应该追求一种境界,就是在员工之间,要做到:进退无商量,来去有约定。
结语:企业,员工,出于“为己”、“利益”的目的,自然都有他丑陋和残缺的一面,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你能顺势而为,而不只是一味的去检讨对方的丑陋,残缺,互相开诚布公,那么,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这对欢喜冤家,就能够从“对立”走向“对话”。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