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在建立内部
讲师队伍,规划了课程题目,组织专业/非专业的课程开发项目,但总会发现,花了好大的功夫,选拔
讲师/组织TTT培训,组织实施课程开发,但实际授课效果和理想目标往往差距很大,到底什么要素影响着课程规划与开发项目的成果?想要保证效果该如何操作?
企业课程开发项目的5个难点:
重视TTT培训/不重视课程开发
越来越多的公司都把TTT作为企业内部培训体系的核心部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组织了TTT培训,而如果仔细的跟踪和统计TTT讲师训后的实际授课情况,会发现很多讲师在培训后的一年内授课次数很少,效果也没有达到预期。而事实上成为一名合格的讲师需要大量的实战检验,如果仅参加了一个TTT,离真正站在讲台上讲好还有很远。
我评估过很多公司的内部课件,发现大部分都是整合拼凑而成,真正花时间和精力把课件从逻辑到内容,到授课方式上做的精致的极少,一方面是企业内部讲师不知道怎么去做一门课程,另外则是公司对此并不是很重视,不知道课程开发的真正意义,因此投入的资源有效,或者就没有投入。
课程规划不系统
曾经去过很多知名公司去做内训,看他们为中层经理开设的课程,和十年前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非人、非财、沟通、时间管理等等,可能有些变化的加了一些时髦课程,比如“行动学习”等等,或者是从某家
培训机构采购的
课程,很少有自己规划的
课程体系。
分析原因,主要是培训管理者对课程规划的方法和工具掌握不够,光有 “胜任能力模型”和“学习路径图”很难把课程体系规划到位,需要对岗位的行为标准和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深入挖掘。
内部讲师能力不足
这是绝大多数企业面对的核心问题,想要做好一名优秀的讲师,首先是足够的经验历练,再者就是大量的授课经验积累,还要耐心的整理和加工。在很多公司中,具备这些条件的往往都是高管,人数很少,但这些人都很忙,无暇或者不太重视这块;而特别有意愿当讲师的往往是基层一线的员工,热情态度没问题,但自身的积累和授课经验非常少。
内部讲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公司的授课质量,决定了课程开发的基础。让一个工作一年的员工开发一门课程,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即使做了,内容的质量和理想要求相比会相差甚远。
开发项目组织虎头蛇尾
有些公司也组织了课程开发项目,启动的时候轰轰烈烈,领导讲话,目标任务一大堆,做了培训和指导,但后期项目管理很松懈,结果是课程开发项目虎头蛇尾,做了一堆很花哨的东西,但最终授课质量并没有实际改善。
课程开发与实际培训项目衔接不够
很多企业在引进外部TTT或者课程开发培训时,往往也有课程规划的概念,让每位讲师报一门课程题目,组合到一起,然后让老师开发,有些课还好,写完后就可以马上有教学任务,而有的课开发完了一年也讲不上一次。
从实际教学任务出发的课程开发很多公司没有做到,大部分的做法是确定好课程,选择好讲师,然后就通知其上课时间了,至于教学内容看讲师自己的发挥了,往往HR关注的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