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全面了解国内企业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应用状况,《培训》联合美国安迪曼咨询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目前,调查已圆满结束. 以下是调查结果及分析的部分内容。 53.3%的专业人员不熟悉ISD概念或方法 关于培训...
为深入、全面了解国内企业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应用状况,《培训》联合美国安迪曼咨询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目前,调查已圆满结束.
以下是调查结果及分析的部分内容。
53.3%的专业人员不熟悉ISD概念或方法
关于培训专业人员对系统性课程设计与开发方法的总体认识情况,调查显示,有46.7%的受访对象表示他们对系统性课程设计与开发方法的概念熟悉或者非常熟悉,但超过一半(53.3%)的培训专业人员表示,他们从未听说过或者不熟悉。
对课程开发流程的关键构成定义不一
当问到培训专业人员开展课程开发项目的频繁程度时,只有29.7%的调研对象表示没有开展系统性课程开发项目的经历。也就是说,有23.6%的培训人员虽然不熟悉或者没有听说过系统性课程设计开发方法,但他们仍然实践过类似的课程开发项目。值得深思的是,他们课程开发的产出成果质量并不高。
在课程设计与开发流程的关键组成部分方面,培训专业人员也有不同的定义和划分。
当问及“需求分析、培训课程设计、培训材料开发、培训实施和培训评估五个部分(即ADDIE)内容是否属于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范畴”,71.2%的调研对象持肯定回答。然而,当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定义课程开发流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时,结果显示,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
比如对“培训课程设计(Design)”阶段的划分,有的认为需求分析和课程设计可以合并,同时进行;有的则是把课程设计嵌入到培训材料的开发过程中,认为课程设计阶段只是在为培训材料的开发做铺垫。
此外,有16.1%的调研对象倾向于把培训的后续跟进和(或)培训ROI加入到ADDIE的五大步骤流程中,并作为一个附加的组成部分。然而,根据Kirkpatrick的四级评估模型,后续跟进应该在第三级评估(行为改变)和第四级评估(业务结果)中予以解决。从这个角度看,培训的后续跟进和ROI都可以归入专业课程开发流程的评估部分,而不是作为一个新部分添加进去。
影响ISD方法应用的八个因素
调查分析显示,国内企业培训专业人士对系统性课程设计与开发方法的认识和使用程度仍不够成熟,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对ISD方法的重要性认识;
2. 多媒体使用的复杂程度;
3. 培训预算;
4. 人才资源的具备度;
5. 企业特征;
6. 培训内容;
7. 管理层的支持;
8. 时间资源。
有效应用ISD方法的三大挑战
上述所有因素都是影响专业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方法使用程度的必备条件。其中,某些因素也是培训人员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仍然面临的挑战。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培训专业人员面临这样三类挑战:
一是缺乏资源。比如合格的课程设计开发的专业人才、时间资源和培训预算。
二是对系统性课程开发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不到位。比如,对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价值认识不足,对专业的课程开发方法的实践应用水平偏低。
三是课程开发领域不成熟。比如浮躁、缺乏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缺少具有领袖气质的行业组织和机构、不尊重知识版权等。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