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短期激励是最常见的薪酬激励方式,但是,和一个企业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联系最紧密的、也是最容易体现老板经营思维的薪酬工具却是长期激励。
假如作为一个HR,把长期激励也掌握了,那么薪酬激励这个拼图就完整了。
长期激励,顾名思义,相对于短期激励而言,就是指那些时间期限超过1年的激励方式,最常见的便是股权激励,包括期权、股份激励、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员工持股等等。
相比于中国企业,美国公司在长期激励方面起步更早,这也是与美国在资本市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所分不开的。记得我HR全职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是家著名高科技公司,当时就在长期激励上对员工相当慷慨,哪怕是刚入职的应届毕业生也是人人有股票,这在当时的大学毕业生雇主里可是很少见的。
第一次收到公司的Offer Letter,我欣喜地发现,上面除了列明基本工资和年度目标奖金之外,还专门注明了被授予的限制性股票一共XX股。
彼时正是华尔街因房
地产市场泡沫进入股市狂欢的时期。受此影响,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也是一路高歌。话说我用当时的股价乘上获得的限制性股票股数,哇,不得了,对我这个穷学生来说可是一大笔美刀啊!
虽说公司发的限制性股票,对股票兑现附加有限制性条款,要入职一年后才开始在以后几年分批兑现,但是我已迫不及待开始天天在脑子里盘算自己的未来收益了。
我没有想到的是,那年夏天公司的股票价格原来是站在了山顶上!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竞争对手们开始强势崛起,来自中国的厂商也以成本优势夺取了大量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房
地产市场泡沫破裂,次贷危机爆发,股市也一路狂跌。在内外交困下,公司的股票跌得不成样子。等我一年多以后离开公司时,股票价格已被腰斩,连当初入职时的一半都不到了。
我与长期激励的首次亲密接触最后以让人失望的结果而告终。
后来,无论是在外企还是民企,在作为HR参与企业薪酬设计和管理的过程中,我陆续接触到了其他长期激励工具,包括期权、业绩股票、员工持股计划、虚拟股权等等。
随着互联网企业以及创业热潮在中国的兴起,长期激励,尤其是股权激励,也迅速地在中国火了。今天,如果哪个创业企业没有股票期权这样的长期激励,简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在创业。
和短期激励只涉及现金不同,长期激励是一项更复杂的薪酬工具。它涉及领域很广,各种激励工具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其中包括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的差异、中国上市和美国上市企业的差异、使用真实股权和虚拟股权的差异,使用现金和非现金形式的差异,等等。而纵观目前市场上一些介绍长期激励的资料,很多并没有做出这种区分,各种概念掺杂在一起,容易给初次接触长期激励的读者造成困惑。
此外,从参与长期激励设计的人员来看,既然是薪酬管理和人员激励的一部分,那么在设计这种薪酬工具时,HR应该作为主要参与成员之一。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在做长期激励设计时,因为涉及的法律、财务等细节较为复杂,往往都是财务人员以及第三方的律师、会计师、券商等人员唱了主角,HR反倒退居次席。
事实上,像律师、会计师、券商这些人员在设计长期激励时,他们会更多从技术角度来考虑问题。而长期激励事关公司文化和员工人性,是和企业整体人力资源战略密不可分的,所以,HR理应在长期激励的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行走的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