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怎么办?每天都要加班怎么办?如果你是经常加班的“标准职场人”,那么你一定要看完这篇文章。
熟悉我的人会知道,我先后做过公关、广告、互联网。这几个行业,全都是以「忙」著称的。
忙到什么程度呢?
打开三四十个标签页,在五六个Office之间切换。吃午饭时也要对着电脑,一天下来才发现自己一杯水都没喝,都是家常便饭。
在这种环境下,像我这么懒的人,当然会想各种办法来节省时间。
今天要分享的,就是从实战中总结出来的:能确切可行节省工作和学习时间的一些小窍门。
1
建立专属信息库
我敢保证,你每天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当中,一定有许多时间浪费在来回搜寻信息上面。
什么信息呢?
比如QQ里和同事的某段对话、微信里面领导的一段要求、邮件里面的一段文字、藏在多层路径下面的某个文件等等。
它们总是在你最紧急、最需要的时候藏起来,让你花一番力气去找。不但浪费时间,也常常影响心情。
如果你经常有这样的困扰,那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建立一个专属的信息库。
无论是聊天记录、邮件内容,还是工作安排、项目反馈,抑或是突然产生的灵感,或者从网上看到的有价值的案例、知识,都可以往里面一丢。需要的时候打开它,直接查找即可。
1、用笔记软件来建立信息库
我的建议是利用Onenote或者印象笔记。当然,为知笔记、有道云笔记之类,也是可以的。
在笔记软件里,按照你负责的项目,新建一个笔记本。
然后所有跟这个项目相关的一切信息,都可以放进这个笔记本,再起一个易于辨认的名字即可。
比如,你和同事讨论一个原型。他提了很多有意思的看法。聊完之后,为了避免忘记,你就可以直接把聊天记录复制出来,在笔记本里新建一页笔记。命名为「06.19与XXX关于XX原型第二版的讨论」即可。
或者,你是一名文案。那么可以直接新建一页笔记,把平时在网上搜集到的案例放进去,再写上来源和自己的想法。当你没有灵感的时候,打开看看,立刻可以为你提供大量的创意参考。
更重要的,可以把所有的工作流程、规范,甚至是生活的备忘录都放进去。
比如「5号电池在门口第二个柜子里」、「充电器在卧室书架下面的箱子里」、「身份证在衣柜下面的抽屉第二层」等。
平时或许感觉不到,但在急需的时候,绝对可以为你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坚持平时的积累和记录
建立信息库,最好是设置为开机启动,配合相应的插件和快速启动方式。
比如印象笔记的「剪藏」、Onenote的「新建快速笔记」。务求第一时间将信息记录入笔记中。
为什么要汇总一个唯一的入口呢?
因为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记忆的难度、节省我们的认知和记忆资源,而且可以使工作和学习变得简洁高效。
当你再也不用把精力花在记忆上,你知道只要打开这本笔记本,就可以找到一切需要的内容时,你就可以更专注在手头的事务上面。
2
减少对工作的打断
很多人为了节省时间,都会让自己进行「多任务工作」。
比如像前文所说,同时开着一大堆网页。这里看一会、那里看一会;做一下PPT、做一下EXCEL。以此来降低「我还有一项任务没有开工」的焦虑感,让自己沉浸在「所有任务都在同步进行」的美好感觉之中。
但是这恰恰是最浪费时间、最没有效率的表现。
记住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人类的大脑是没法进行「多线程处理」的。人同一时间只能聚焦在一件事情上面。
所谓的「多任务工作」并不是真的「同时进行」,而是大脑不断地在这些不同的事务之间打断和切换而已。
也就是说,当你以为「同时处理两项任务」时,实际上,你的大脑是这样运作的:
进入A的工作状态-退出A的工作状态-进入B的工作状态-退出B的工作状态……
循环往复。只是切换的时间太短,我们很难觉察到而已。
比如你写一篇文章,先在脑子里构思出几个要点。这时一个新闻弹窗吸引了你。你点击打开,看完一篇新闻。再回过头思考刚才的文章,你还能立刻回忆起刚才构思的结果么?
恐怕不是那么简单了。因为它已经被我们从「工作记忆」中清除了出去,腾出空间来接受和处理新的信息。你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重新把它找回来。
而当我们反复打断的时候,这些时间累积起来,其总量是相当可观的。
所以工作时,请专注在你手头上正在处理的事情,至少保证半个小时以内不要打断,不要同时处理任何其他的事情。
如果有任何突发性的事务,比如要交一个报表、要回复一个邮件、回应一个同事等。
先用便签纸记下来,也不要超过10秒钟,更不要打断工作。
直到原来的任务告一段落,或者你感到疲倦了,再休息。按照便签纸上面的内容去逐项处理。
如果一定非打断不可,比如突然有个会议要开。
那就拿上便签纸,先把刚才的工作进度和正在思考的内容,用关键词的形式迅速记下来,自己能看懂即可。
当回到原先工作的时候,这可以大大减少你进入状态的时间。
3
化整为零
生活中的碎片时间,比如乘车、等电梯、吃饭、步行等等。这些时间,大家是怎么利用的?
我想很多人都会选择读书、看公众号;或者听讲座、公开课。这很对,当然也比发呆,什么也不干要好得多。
但是这仍然不是最好的利用方式。为什么呢?因为绝大多数有价值的知识,并不是你在碎片时间里可以掌握的。
它们往往很复杂,有着严格的推理过程和思考逻辑。你要完全代入作者的语境里面,跟着他的思路、分析他的论证过程、记住他的结论。这个过程,很多时候都没法在碎片时间里完成,它往往需要一整段的大块时间。
在碎片时间里,你能学习到的,只是一些简单的结论而已。
它们除了增加一些谈资之外,并没有太大的价值。甚至还不一定是全面、严谨、正确的。
那么,对于碎片时间,最好的利用方式是什么呢?
不是学习和吸收,而是思考。
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更小的问题。然后把它们列成清单随身携带。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思考和推导。
在这个过程中,取得的任何进展和反馈都记下来。便于下一次继续进行思考。
比如做一个PPT,你就可能会列出这些问题:
“
整个PPT的逻辑要怎么呈现?
每一部分分别用多少P来讲?
背景分析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PEST每一点分别要怎么写?
市场分析要怎么写?
目标消费者具有怎样的特点?
把这些问题做成清单,只要有空就拿出来思考。再及时把思考结果记下来,而不是等坐到办公桌前才去思考。
这就是把工作化整为零、逐步攻克的最好方式,也是最能节省时间的方式。
生活中很多看起来很聪明的人,其实并不是真的比我们聪明多少。
而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的每一秒,在别人发呆、放空、浑浑噩噩的时候,都时刻在脑中对各种情形进行思考、推演、分析,对各种路径和结果早已烂熟于心。
所以当需要的时候,就能够非常快速地对各种情况进行判断,作出最佳的决策。
end
【活动预告】高端盛会HR研究网7月29日深圳互联网&互联网+人力资源论坛,火热报名中!

一、本届论坛的演讲嘉宾大咖来自:
1、原华为全球招聘总监冉涛
2、发工资网创始人兼总裁程向阳
3、捷仕达集团总经理刘光云
4、元征科技人力资源副总裁李春夫
5、小牛资本薪酬绩效部总监&共享服务部总监金礼铭
6、上海外服集团人事管理部总裁助理王颖达
7、东宝集团AI事业群合伙人、CEO张征峰
8、平安科技招聘总监杨洁
····
二、本届论坛聚焦的热点:
1、奇人奇法打造成功战队--华为成功人力资源实践分享
2、社保入税与个税改革下的工资发放与薪酬优化
3、数字化人力资源服务驱动企业发展
4、创业型组织建设与人才获取策略
5、被我们误解多年的绩效管理
6、新技术、新模式、新时代下的人力资源新视野
7、从“互联网+招聘”到“AI+招聘”
8、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招聘探索
三、论坛日期
2018年7月29日 08:30-17:30
四、论坛地点:深圳南山区科兴科学园3楼
五、论坛规模:500人
六、参会对象
仅限互联网&互联网+领域CEO、人力资源副总裁/总监、人力资源经理、招聘经理、培训经理、薪酬经理、绩效经理等其他HR从业者。
七、报名条件及确认
1、凡报名经过审核的企业HR一律免费,本届论坛将严格实行参会人员身份识别。
2、非企业HR(咨询、猎头、培训、派遣、企业服务等机构)参加收取2000元/人,更换马甲参加一旦发现将进行公布(公司名称+人名)并提出批评。
3、空降一律按照2000元/人收取报名费,发票将在论坛结束后一周内快递到。
4、论坛报名经主办方审核过,会通过邮件或短信予以确认,邮件或短信二者收到其中一项即为报名审核通过。
八、报名程序
1、唯一指定官方报名平台:互动吧报名http://www.hdb.com/party/5ghj2.html
九、合作机构
主办单位:HR研究网、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
联合主办:捷仕达人才
首席赞助:捷仕达人才
高级赞助:发工资网、深圳南油外服、云寻猎头
普通赞助:佩琪集团、猎狗招聘助手
独家报名平台:互动吧
战略合作:正宇商学院、众智源教育、知恒律师、氧职吧、广东HR俱乐部、汉辉品牌设计、一览、一点工具
综合媒体:盛世三人行、HR沙龙、《人力资源》
十、组委会秘书处
第1届中国人力资本管理高峰论坛组委会
报名咨询电话:陈老师0755-83802522
赞助咨询电话:曾老师18825270098(同微信) 刘先生13312967671
十一、关于HR研究网
HR研究网成立于2010年02月08日,是国内首家专注人力资源三支柱(COE·HRBP·SSC)领域理论、实践探索门户,汇聚业内资深专家,一起帮助HR家人解惑答疑,以企业实践案例为载体,传递行业最新动态、资讯、知识、理论和思想,共同促进和加速人力资源领域快速发展。
HR研究网线下论坛包括中国人力资本论坛、德邻社CHO论坛、行业论坛(地产、金融、零售&连锁、医药&医疗器械)、合作定制论坛。HR研究网线下论坛起步于2010年。中国人力资本论坛(500-3000人)成功主办22届,覆盖城市包括深圳、广州、北京、上海、武汉、南京、长沙等城市,承接两次国家级人力资源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