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比较好的岗位评价方法有排序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法、评分法 排序法是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例如工作的复杂程度、对组织的贡献大小等对各个职位的相对价值)进行整体比较,进而将职位按照相对价值的高低排...
排序法是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例如工作的复杂程度、对组织的贡献大小等对各个职位的相对价值)进行整体比较,进而将职位按照相对价值的高低排列出一个次序。其基本步骤是:
1、对排序的标准达成共识。虽然排序法是对岗位的整体价值进行评价而排序,但也需要参与评估的人员对什么样的“整体价值”更高达成共识,如责任更大,知识技能更高,工作更加复杂,环境因素恶劣等。
2、选定参与排序的职位。如果公司较小可以选取全部职位进行排序。
3、评定人员根据事先确定评判标准,对公司同类岗位的重要性逐一作出评判,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次要的、再次要的顺次往下排列。
4、将经过所有评定人员评定的每个岗位的结果加以汇总,得到序号和。然后将序号和除以评定人数,得到每一岗位的平均序数。最后,按平均序数的大小,由小到大评定出各岗位的相对价值的次序。
分类法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对组织中全部或规定范围内岗位进行多层次的划分,即先确定等级结构,然后再根据工作内容对工作岗位进行归类。其基本步骤是:
1、按照经营过程中各类岗位的作用和特征,将公司的全部岗位分成几个大的系统。
2、将各个系统中的各岗位分成若干层次,最少分为5-6档,最多的可分为15-20档。
3、明确规定各档次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和权限。
4、明确各系统各档次(等级)岗位的资格要求。
5、评定出不同系统不同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和关系。
因素比较法是一种量化的工作评估方法,它实际上是对职位排序法的一种改进。这种方法选择多种报酬因素,按照各种因素分别进行排序。其基本步骤是:
1、选择基准岗位。选择一些在不同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工作内容相对稳定的、具有得到公认的市场工资水平的职位做为基准岗位。
2、分析这些基准岗位,找出一系列共同的报酬因素。这些报酬因素应该是一些能够体现职位之间本质区别的因素。如责任、工作的复杂程度等。
3、将每个基准职位的工资分配到相应的报酬因素上。
4、将待评估的职位在每个报酬因素上分别与基准职位相比较,确定待评估职位在各个因素上的工资率。将待评估职位在各个报酬因素上的工资率或者分数相加汇总,得到待评估职位的工资水平。
评分法也称点数法,该法首先是选定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一定点数(分值)表示每一因素,然后按预先规定的衡量标准,对现有岗位的各个因素逐一评比、估价,求得点数,经过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各个岗位的总点数。其基本步骤是:
1、确定岗位评价的主要因素。四个方面:责任因素,知识技能因素,岗位性质因素,环境因素。并确定主要因素的权重。
2、对各评价因素区分出不同档别,并赋予一定的点数(分值)。
3、对各岗位进行评价。对各岗位每一因素打分,然后汇总,计算出各岗位的总点数。
4、根据各岗位的总点数进行排序,得到相对价值的高低。
上述各种方法之间有一定传承关系,目前,评分法是岗位评价的主流方法。如果需要评价的岗位数很少,前三种方法倒也不失为简单可行的选择。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