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咨询的调研阶段,笔者和同事都会被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问这么一个问题:职位说明书究竟有什么用?如果有用,怎么编写?在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职位说明书呢?在职位说明书管理上大部分的企业都是这么一种规律:...
1、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在这里不是说企业家不重视,而是企业的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不够重视,认为这是人力资源部的事。人力资源部在这里只能充当监督、指导说明书编写的角色,真正的责任人是各部门负责人。因为部门负责人才最了解部门内部职位的职责,部门运作的流程和人员的分工合作。部门负责人要对部门内所有职位负责,安排任职者编写职位说明书,对提交上来的职位说明书进行审核。在有些公司因为部门负责人文笔不好,或者是工作太忙,不愿意写的时候,出现人力资源部代笔的事。让一个不熟悉业务的人来写,结果可想而知,肯定是吃力不讨好。你拿着自己写的职位说明书去招聘,用人部门能满意吗?
2、忽视职位分析。职位说明书的编写包括两部分,一是职位分析,二是职位说明书的编写。职位分析就是以战略为导向,以组织为基础,与流程相衔接,对职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与综合的一系列工作程序、技术与方法。职位分析的成果就是职位说明书。只有把职位分析做好了,职位说明书的质量才能保证。职位分析有很多方法,有观察法、问卷调查法、面谈法、工作日志法、专家讨论法等等。采用哪种职位分析法非常重要,比如观察法,对观察人的要求很高,问卷调查法对问卷的设计要求很高。所以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职位分析方法。在国内企业里,大部分企业和咨询公司采取的是由任职者自己撰写的方法。只有自己才最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这在目前来说,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因为,任职者的素质参差不齐,职位说明书质量有好有坏,而且大部分的职位说明书是描述现状,他们并没有能力对自己的职位进行分析。缺少了职位分析,就不能发现职位设置的问题,不能有所改进,只会“将错就错”。更不能期望能以战略为导向,组织为基础,与流程相衔接了。按照这样的职位说明书来安排任务,工作效率能改进吗?部门之间的推诿能解决吗?所以,职位分析这个环节是万万不可缺失,传导公司的战略到部门、职位,与组织的变革相适应,承担流程责任。在这个基础上,对现状职位进行分析,提出改进。
3、没有使用职位说明书的意识和流程。职位说明书编写出来以后,人力资源部就以为万事大吉了,把职位说明书锁在电脑里。职位说明书如果没有使用的话,只是一张张废纸,没有任何作用,只有跟人力资源的具体工作联系起来,才能起到基础的作用。根据职位说明书上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工作职责描述,招聘人员可以寻找合适的人员。针对知识、技能要求,培训人员可以制定培训计划。绩效考核的指标从哪里来呢?在职位说明书的职责描述里。根据职责,对职位进行评估,解决内部不公平的问题。还可以建立任职资格模型,解决通道的问题。等等,所以说职位说明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可是,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并没有认识这一点,或者是不知道怎么使用它。所以,完成职位说明书以后,人力资源部需要做的不是松懈下来,而是趁热打铁,宣贯职位说明书的重要性,培训、指导各部门如何使用职位说明书,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流程来充分发挥职位说明书的作用。
4、忽略动态管理。职位说明书编写好以后,不是一劳永逸的事。随着企业的变化、战略方向的改变、组织发生变革、流程优化,职位的职责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一定要建立职位说明书的动态管理机制,适时更新职位说明书。有些企业做过职位分析,制定了职位说明书,但是“一稿定终身”,忽略了及时更新职位说明书,随着企业的变化,必然有很多职位的职责发生了变化,拿着对不上板的职位说明书,肯定起不了多大作用。在咨询项目完成以后,咨询顾问都会制定职位说明书更新制度和流程,保障职位说明书的连续性。
5、人力资源人员指导作用偏弱。人力资源人员在编写职位说明书的工作中,虽然不是编写的主要负责人,但是作用非常重大,需要组织、培训、指导各部门进行职位分析,编写职位说明书,对质量进行把关,最后,还需要使用、维护职位说明书管理系统。如果,人力资源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到位的话,必然会影响职位说明书的质量和系统管理。在我们的调查中,职位说明书半路夭折的原因,很多就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专业指导不够,缺少足够的技能和方法。最多的是,不知道如何使用职位说明书,放着一把利剑不知道如何使用。
以上5条,是在职位分析里常犯的错误,希望能给企业和人力资源人士一些提示。职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希望企业能够认识到职位分析的重要性,建立一套真正适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职位管理体系。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