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360深圳硬件总经理贲国肖的演讲全文:
这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过去三十年是这样,未来二十年依旧如此,这样的黄金时代被我们的碰上了,我们应该感到无比的幸运,尤其是今天在座年轻的各位,因为过去三十年更多的机会仅仅是职业机会,现在还多了非常多的创业机会,创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变得如此容易。
要感谢拉勾网,当无数机会呈现出来时,需要机会的人在困惑,哪里是最好的途径,找到和挑选这些机会的时候,他们出现了,他们让机会变得更真实可信、获取更有效率、找机会的人得到更多的尊敬。
几千年前阿基米德发明杠杆原理的时候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大家是否记得,我曾无数次被他感染,他说的是:“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多么的威武宏大!今天的主题是“广州,给理想一点时间”,如果那是阿基米德的理想,我想给他足够的时间,如果他能长生不老,我想他一定可以实现。
大家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理想?或类似的理想?无可否认,我们都曾经是有理想的人,年轻时看的一本书,看到的一部电视剧,身边某个给过自己启发或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理想的源头,“长大后,我要成为一名科学家 发明很多好东西让人类生活更好”,“长大后,我要成为一名医生,能医治百病,让每个生命都很健康”……这些理想成为了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的驱动力,这些驱动力让我们去努力学习,发展自己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让我们可以更靠近理想,甚至触摸到理想。
可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慢慢的长大,理想变得越来越遥远,生活变得越来越现实,正所谓“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我在过去16年的职业生涯过程中,因为职业的原因,看到很多人为生活所折腰,但也看到很多人坚持自己理想最终从容的掌握生活,机会是均等的,时间是公平的,因此,实际上,我们需要讨论的不是支点问题,而是你是否找到了职业中最长的杠杆,可以撬动起你自己的理想。
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70后,兄弟3人,我是长兄,父母从小的愿望就是希望我带个好头,成为有出息的人,我们常说的望子成龙,可我们家没有任何背景,我从小身体体弱多病,初中毕业跑100米都跑不完,唯一的优点是我脑袋瓜子还算灵活,学习对我来说不是一件痛苦的事。父母当时跟我说,不供你读书给你机会,你要是回家干农活,撑不住3个月就得挂掉,就在这样的毫无退路、只能往前走活下去的欲望驱动下,最后成为了我们村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大学生!
其实那个时候,我自己有过很多的理想,看对越自卫反击战,我的理想是长大了要成为一名解放军,看到数学家陈景润的事迹,我的理想是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可那时的我,却要为了不被累死活下去而努力学习。直至后来,我自己逐步的体会到,理想如果不能接地气,不能跟自己对生活的追求结合起来,它是干巴巴的,是毫无生命力的,理想只是空中楼阁。
考上大学,我还来不及享受“天之骄子”的喜悦,马上被残酷的现实吓着了,在第一次班会自我介绍时,我竟然无法正常介绍自己,当众出丑,然后辅导员开始教育我们,你们毕业是需要开始自主择业的,如果大学不好好锻炼自己,到时毕业就是失业,他的言语简直是一阵惊雷,把我彻底震醒了,这那是什么保险箱啊,分明就是随时会爆的定时炸弹,我当时给自己的想法是,不行,我好不容易出来了,回去做农民也不可能了,只能义无反顾的往前走,于是我缺啥补啥,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入了党,做了系里的学生会主席,最终毕业时,我的这些经历让我找到了我们班上工资最高的工作,成为了一家当时非常知名的化妆品企业的管理
培训生。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我的生命中一直充满着危机感。没来得及享受高工资带来的喜悦,就得忍受跟女朋友经常逛商场买不起漂亮衣服给她的尴尬,大城市的消费实在太高,工资涨幅实在太慢。我当时被分配的就是HR部门,就因为老板问我大学最擅长做的事情是什么,我一句无脑的回答“找到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结果做了才发现,这岗位非常苦逼,不像市场、销售部门很重视,也不像研发部门那样离不开,我干了足足半年通知候选人来面试的工作,当时还是用
BP机,非常痛苦,在那三年多的时间里,我跑遍了全国主要的省会城市人才市场,面试了几千人,“一万次定律”在我身上发挥了作用,我真的发现我对人的判断越来越准,命中率越来越高,我开始享受工作的乐趣,唯一苦恼的就是收入不行:)
我当时想,是不是转岗?还是换一个行业?不能这样折腾下去,跟同龄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结果,当时火爆的互联网行业的广告吸引了我,我需要找到以人为主要生产要素的行业我才能有更高的价值,才能有更高的收入,互联网行业就符合这个特征,所以很快,我找到了进入这个行业的机会,毕业的第五年,我的月薪超过了一万,当时的收入可以在广州好的地段买2平米的房子,相当于现在的7、8万一个月。
直至那个时候,我深刻意识到,走对的路,比对的走路要重要得多。走对的路的本质,并不是那个支点在哪里,而是你是否找到了适合你的最长的那根杠杆。我以往所有理想的初心仅仅是我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让家庭幸福的人,在此基础上选择的职业、公司和做的所有事情,都只是在把这个初心撬动,让撬动它的力量可以更加强大。
这个撬动的力量,就是我所说的,最合适自己的那根最长的杠杆。后面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幸运的找到了那根最长的杠杆,我后来加入了腾讯,五年之后又顺着初心,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欢聚时代,两家公司都非常之优秀,都成为了互联网公司里面各自领域里顶尖的公司。后来回想,其实我是踩在了风口上,而且是在风口的浪尖上,行业和公司的爆发性增长,带来个人价值的爆发性增长,我在不到40岁的年纪,实现了财务自由,可以不用忍受繁重的房贷、生活压力而在一线城市幸福地的生活下去。
这根所谓的职业最长杠杆,到底是什么?没有一个人的经历可以被复制,我不可能让大家复制我的经历,而且我并不认为我多么的成功,我只是这个时代这一代人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座的80后、90后,你们一定会有更加五彩斑斓、充满想象力的美好未来,你们的理想会更加丰满,可是,如果你们无法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最长的那根职业杠杆,理想只能是空中楼阁。今天,我想分享给各位的是,一个70后,用他走过的16年的职业道路,告诉你。
职业杠杆的长度=欲望X喜好X口碑,任何一项小于1,你的长度都会比同龄人短,任何一项大于1,你的杠杆都有机会比同龄人长,你撬动的速度就会更快,用力更少。
欲望,更准确的解释就是强烈的向往,人在不同阶段欲望的主轴是不同的,但要找到那个最强烈的向往,那个你只需看一眼它,就会产生急切地欲望去完成要做的任务。牵引我的最开始是我要活下去,人穷志短,家徒四壁,挨饿受冻的生活是没有资格谈理想的,然后是我要比同龄人优秀,比他们能挣钱,住更大的房子,后面是我想要更大的自我实现,我想参与到企业经营,以我之力推动企业成功,影响更多的人。欲望,就是,你要找到你当下最俗的那个点,你吃不好睡不着坐立不安的那个点,把他变成你的目标,然后去分析什么是最快的路径。
喜好,拆分出来两个字,就是喜+好,喜,故名思议,喜欢什么,做什么让自己最享受。好,就是擅长什么,学什么最容易学会,你的禀赋、潜能在哪里。喜好就是找到那些你既喜欢又擅长的事情,喜好就是你让杠杆变长的独门武功,你的看家本领。
我自己从小到大,就特别喜欢分享,喜欢讲话,喜欢传播自己认为对的道理或观点,有些布尔斯维克,而我学习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定性的东西会比较快,比较容易融会贯通,HR这个职业后面为什么会让我产生成就感,产生热爱,是因为他是我喜好的体现形式,我能做好它,我比别人更容易产生宏观思维,有更系统的组织能力,因此他成为我长度大于1的杠杆要素。
我们自己要规避掉只是喜欢,但不擅长的东西,这比擅长不喜欢更可怕,我们所有的价值都是需要他人或社会购买才能实现的,放到职业、创业方向上,喜欢只是众人的狂欢,擅长才是克敌制胜之道。
最后是口碑,口碑是什么,口碑是这个社会所有跟你互动过的人形成的普遍性、概括性的看法,他是否符合社会的普适价值观,是否可以赢得更多人的认可和尊敬,决定了是否可以放大你的职业杠杆,是否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让你选择。
经历过第一个五年的积累期后我发现,我再也没有在所有外部的求职网站上找过工作,我的工作都是别人来找我的,都是因为看上我的某个方面而来的,我想,这就是口碑的力量,所以我们在职业生涯里要学会不断积攒口碑。
口碑从对待每一件事情的态度开始,以结果而终。我认为最重要的累积口碑的方式是成就导向,责任心,忠于契约。成就导向就是没有事情干,你会空虚,会难受,你特想要做更多的事情,有更高价值的事情,接手每一件事情做好,做出应有的结果,责任心就是你看到的每一件事,你能意识到你的责任,你会想办法让它解决才能放下,最后是忠于契约,即你跟别人、跟一个公司的约定,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说话算数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口碑力量。
演讲嘉宾有超过15年HR管理经验,曾经是腾讯公司人力资源专家,有希望跟他交流或了解他的经验的同学,加微信公众号:benmanager ,或扫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