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比去年增加28万,再创历史新高。2013年有27万名留学生归国,今年预计海归人数比去年增长近50%,今年将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这意味着,2014年就业季预计将有超过30万名海归同...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比去年增加28万,再创历史新高。2013年有27万名留学生归国,今年预计海归人数比去年增长近50%,今年将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这意味着,2014年就业季预计将有超过30万名海归同国内727万名应届毕业生一起参与就业竞争,海归就业变得比之前更加困难。除了越来越多的求职人数,造成海归就业难的原因还有什么?
难点一: 校招季不等人
当被问及高校毕业生和海归规模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就业难这个问题时,留美海归曲凯告诉笔者:“‘僧多粥少’这个大环境短时间是改变不了的,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不过曲凯最担心的不是求职人数的暴增。曲凯认为,竞争人数导致就业变困难是一个问题,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令他在找工作时很无奈,那就是错过校招季。
“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期在当年8月到12月之间,面向应届生,而海归一般的毕业时间大多数是在来年6月,少部分是12月。”曲凯无奈说道。所以对于海归来说,回国找工作时能不能被当做应届生对待首先就是一个让很多人忧虑的问题,其次就是很多海归都会错过校招季。“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开启了海外招聘流程,在海外投国内的工作岗位,因为不能参加笔试面试等,可行性几乎为零,而且这些人也很少会有机会或精力去各个学校参加校园宣讲会招聘会等,所以从时间点和资源的角度来说,海归都是弱势群体。”曲凯道。
难点二:文化“断层”的困惑
留法海归丁朝霞认为海归就业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断层”。“文化‘断层’简单来说就是海归因为在国外的时间比较长,导致回国后不适应国内的文化,进而导致相亲、找工作、人际交往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丁朝霞解释道。“文化‘断层’可以通过时间来缓解,但是对回国马上面临找工作的年轻海归来说,这显然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海归经过若干年的国外留学,已经适应国外的环境,回国必定有个文化冲击,不适应国内的处事方式等。”
对留学时间较长的海归来讲,文化“断层”显然是一个不小的问题,但是留学时间短的海归也有自己的烦恼。海归吴斯曼是在英国读的硕士,“我读的是一年制硕士,这一年来英语还没说溜就回国了。”在英国待的这一年时间里,吴斯曼最常做的就是和一群中国留学生聚在一起,或者组队游欧洲。“一年倒是拿到手一个外国硕士文凭,可是学到的东西自己有数,如果跟以前那些保研同学一起争工作机会的话我心里真没底。”
难点三:招聘这关不好过
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表示,不会优先录用海归。具体来说,66.1%的人表示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喜欢海归的人力资源主管和管理阶层为8.0%;另有25.9%的人表示比较青睐海归。用人成本太高、容易跳槽、个人能力不过硬这些都是用人者拒绝海归的原因。除了这些因素,有公司人力资源主管表示:“海归中所学知识和所做事情完全无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所以企业会挑更好用的人。我们对国内的学生更了解,觉得国内的学生工作的时间可能更长,期望的待遇更低。”
Life Learner的创始人郁宏翔表示:“我想雇这样的海归:回来至少英文流利到接近native speaker(说本族语言的人)程度的。一般而言,这说明他不是躲在中国学生圈子里的,他擅长交际而且比较活跃,他的个人能力也差不到哪里去。实际上,不仅我们,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想拥有一批个人能力过硬的海归。”
(原标题:文化“断层”?个人能力? 海归就业难在哪里?)
知识技能实战类课程
战略与规划
企业创新战略和创新管理
技术路线、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规划
组织管理
管理者的创新领导力
体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发体系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与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产品经理技能修炼
研发项目管理
产品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系统化项目管理能力实训
创新工作坊
产品创新工作坊(四课程,详见下表)
职业创新能力训练工作坊
创新思维与技能解决工作坊
关键实践
TRIZ理论与实务高级班
质量功能展开QFD训练班
敏捷研发项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最佳创新实践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